跳过导航

澳基会在葡合办全球海洋网络国际研讨会 探讨中国/澳门在全球文明进程中的角色

研討會開幕式由澳門科學文化中心主任巴雷多(中)主持

为进一步探讨澳门与世界的联系以及海洋文化对澳门的影响,澳门基金会与葡萄牙科学、技术暨高等教育部下设的澳门科学文化中心(Centro Científico e Cultural de Macau) 及里斯本大学历史中心於10月15日至17日在里斯本联合举办“中国/澳门及全球海洋网络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法国、英国、葡萄牙、港澳地区等近二十位学者发表论文,旨在围绕国际海洋航线的链接、海岸平台、商品技术、语言及信息等领域展开交流,致力为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研究和讨论。

海洋连接了世界

研讨会开幕式於10月15日上午在里斯本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举行,由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主任巴雷多(Luís Filipe Barreto)、里斯本大学历史中心主任法兰度(Hermenegildo Fernandes) 等主持,巴雷多在开幕辞词时表示,中国/澳门与海洋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将世界联系起来,中国历史上在海洋层面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而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往来还有许多探索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应研究各自的特点,从不同文化中寻求彼此的尊重和认同。他很高兴能与澳门基金会合作,每年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历史学家,共同推动中国、澳门与欧亚关系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影响力

一连三天的研讨会共分六场进行,各国学者从科技转移、政治、宗教、医药、法律、地理发现,以及国际关系等多角度探讨中国在海洋文明历程上的发展和影响。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历史系郑阳文指出,中国自明朝开始,来自海洋的宗教传播和货物转移方面,均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现在是时候把中国的海洋历史,一个迄今为止在中国研究边缘徘徊的主题,融入研究主流中。葡萄牙学者山度士(José Miguel Pinto dos Santos)认为,葡萄牙人於1543年抵达日本后,将欧洲实践技术知识引入并应用於日本生活,这种转移包括绘画、制图、音乐和医学等领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吉普魯(François Gipouloux) 提出了关於中国帝国海上贸易中的经纪人和公会的议题,他强调了中国在明末时期由於市场经济的蓬勃,为了连接生产者和市场、买家和卖家,以确保交易,防止风险的蔓延,因此出现了早期的经纪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对中国海上贸易发挥了作用。相关发言引发学者探讨与海洋历史的研究。

澳门与海洋文明

海洋文化的包容、开放、流动、多元的本质对澳门影响殊深,可体现在澳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本次研讨会上还有多位学者以澳门为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包括澳门城市大学吴玉娴的《19世纪中国澳门医学资源研究──兼论中国人对西医的态度》、澳门基金会杨开荆的《海洋文明及其对澳门宗教文献遗产的影响》、新里斯本大学海内外历史研究中心罗伦素(Miguel Lourenço)的《澳门和马尼拉在西太平洋海域调查沟通中的作用:果阿与墨西哥宗教裁判所关系的区域联系和跨洋航行(1643-1691)》、马托斯(Jorge Semedo de Matos)的《澳门、望加锡和帝汶:十七世纪檀香木的贸易路径》、洛瑞罗(Rui Manuel Loureiro)的《澳门与马尼拉之东亚新闻制作与传播》、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高华士(Noël Golvers) 的《澳门耶稣会士和罗马佳能法在清朝不同时期的地位(澳门,1684年)》、慕尼黑大学蔡洁华的《明清时期澳门各种奴隶制》等。与会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相关研讨究将有助促进澳门与欧洲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国术学术平台

研讨会活动还有新书发布,包括将以往文献的结集出版,以及为艺术展览揭幕。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自2012始,澳基会每年均在葡萄牙合办以澳门文化和历史研究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届会议上,主要围绕澳门早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全球化进程、翻译与传译、地图绘制及传播、航海路线与大洋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迄今已成为各地著名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和澳门历史文化的主要平台,有关成果已出版面世。他强调研讨活动有助於构建中葡文化桥梁,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