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科研创新成就不断 澳大积极回应国家期许

回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期许,澳大全力创造更多科技成果

一封回信,传递一份责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6月向澳门高等院校回信,指示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在习主席近日再度强调科技创新之际,澳门大学正在悉力以赴,不负国家和澳门社会所托。

澳大创立至今只有30多年,日子尚短却成就不断,一直用心培养科研人才,将成果转化为实质贡献。最近半年,澳大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其后决定开设物理与化学系、设立微电子研究院,与校内已有的两所微电子和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他研究单位通力合作,并积极推进大湾区的科研发展。

新任务:智慧城市物联网

澳大校长、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主任宋永华说:“我们一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和期许,决不辜负习主席的关怀。”该实验室会在能源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和灾害防治、智能传感与网络通信、设施管理等范畴开创新技术,促进澳门内部各物网的智能化和联通,并在智慧城市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澳门方案”。

实验室目前有5名讲座教授及特聘教授、10多名正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60多名在读博士生及硕士生。他们曾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1,000多篇论文,已获得和申请中的专利有数十项。

响应习主席有关培养人才与创造科技成果的要求,实验室计划每年培养数十名优秀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和硕士,并计划将技术和专利转移至多个示范应用产业,将研发成果商业化,贡献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

跨学科:微电子研究

澳大最近成立微电子研究院,以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多年来在相关范畴的成就作为基础,加强微电子及跨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研究和应用。该实验室在2011年成立,在芯片设计方面与内地业界广泛合作,企业伙伴遍布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和上海等地,呼应习主席今年早前有关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要求。在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ISSCC)上,实验室成员今年有7篇论文获大会接纳,全球排名第五,占内地与港澳院校论文总数的一半。

澳大副校长(全球事务)、实验室主任马许愿指出,实验室近年探索微电子和生物学跨学科发展:“我们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些原型,可以更快而更低侵略性地检测病毒和作医疗诊断。”例子包括实验室的微流控研究小组与健康科学学院的专家合作,去年研制出的寄生虫感染检测工具。该工具快速、准确而便利,40分钟内就有检测结果,试剂量仅为常规方法的十分之一。

转化研究:中药走向世界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同样在2011年成立。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基于在2002年成立的中华医药研究院多年来创建的优异学术基础,培养了澳门首批中医药研究人才。实验室团队发表了1,700多篇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篇均引用14.5次,2017年每名学者平均发表10篇,先后制订了十余项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中药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澳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等重要奖项15 项。在转化研究成果的例子方面,实验室从岭南中药益智仁提取了一种有助减慢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变的天然成分,成果已获国际专利,更与一间葡萄牙生物技术公司签订成果转化协议。

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主任王一涛说,实验室矢志成为中医药创新与转化的国际平台:“我们希望把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创新的合作点。”

创新项目:推动知识转移

习主席本月初指出:“造福人类是科技创新最强大的动力”。科研如果不以惠及社会为目的,成果再多恐怕也是纸上谈兵。因此,澳大不懈推动师生促进知识转移,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贡献普罗大众。澳大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 正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协助澳大科研团队及相关部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争取参与更多与国家级科研平台相关的建设,并助力科研团队申请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项目及申请跨境科研资金。

澳大目前在美国、内地和台湾等地拥有70多项专利,遍及生物医学、中医药、计算机科学、微电子等领域,近年着力将科技成果引进大湾区其他城市,开始步入产出阶段。澳大创科有限公司协助师生就技术成果与企业接洽,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则作为在内地的成果转化平台,研究与推广澳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