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大学澳门中小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基地和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合办的首届“澳门人文社科教育论坛”近日在澳大崇文楼举行。澳门各中小学教育代表与澳大学者就“学校人文环境的理解与建设”议题进行深入讨论。是次论坛促进澳大与中小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合作,为澳大今后丰富中小学生人文社科教育提供新思路。
澳大校董会主席林金城、校长宋永华分别会见了与会代表。澳大副校长苏基朗致辞时表示,是次论坛意义,显示澳大着重人文社科教育,并致力与中小学同心协力,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校长卢兰馨与利玛窦中学校长张慧玲等认为是次论坛有助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澳大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代主任朱寿桐指出,这个论坛是澳门大学人文社科系列论坛中的教育专题交流平台。论坛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开创性平台,并希望澳门各校能创造独特的人文环境,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并注重学术性与民间性的结合。
会上,广大中学校长陈建邦提出“凝聚民族情、构建人文境”的目标,认为应针对不同学龄的学生群体,研发相宜的传统文化科普课程和体验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镜平中学教师陈华根表示,环境拥有造就独特精气神的能力,这是由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定的,教育者需培养起切实的文化自信。培正中学老师麦芷琪从培正中学的人文环境与自身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这两个角度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有所裨益的观点。澳大教育学院教授孙旭花则从数学教育的方向,介绍了中华文化是如何与数学教育碰撞出火花的,揭示出建设人文环境需要的包容性。
在讨论环节,澳大教育学院教授张伟保、人文学院教授杨斌,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李小莹、嘉诺撒圣心中学教师卢天浩与菜农子弟学校教师欧阳国健等也就人文环境的建设提出了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