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二零零六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 (第三部分及结语)


第三部分务实应变携手创建 主席,各位议员:
今日的澳门,正处於数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很多事物,过去理所当然,现在开始失去理据;过去有所保留,现在开始获得肯定,过去不能想像,现在开始视作平常。变局的演进,陆续揭开了从微观领域到宏观领域的众多深层次的问题,突显出社会整体素质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问题,也突显出名义与现实的失调,理念与效益的差异。与此同时,变局也提供大量全新的机遇,并促使社会回归现实,重新学习,抛弃落伍习惯,放胆务实开拓。大家逐渐领悟到,特区面对的挑战,已经不再属於同一性质发展阶段中的逆境或顺境的课题,而属於一个结构性的时代转换的课题。 面对变局,必须透过深入的研究,凝聚睿智的共识,确立适应变局的革新方向。我们要以战略上的循序渐进,结合战术上的务实机动,以合理的代价,突破澳门发展的樽颈地带,将变局变为我们的顺水之舟,驶往未来的福地。 越是面对复杂多变局面,越要巩固我们的稳定基础。我们必须维持和强化特区的治安力量,开展现代化的训练和管理,引入进步的人文精神,密切对外讯息沟通和合作,打造一支展现特区风采的精锐治安队伍。同时,我们还要强化在金融、卫生等其他领域的安全部署。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亦应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们必须在基本法的指引下,有策略,有步骤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首先实现现有条件下的民主因素最大化,并用机制民主促进体制民主,从机制民主培养出初步的民主生态,最终实现全面的体制民主化。我们将於明年全面检讨政府现行的谘询机制,革新、优化既有谘询组织的功能,同时建立一个面向各个层面、各个阶层的,具有广泛的民意代表性和充分专业权威性的全新谘询机制,对民意进行全面的吸纳和提炼,使民意更为集中,从而有利於政府政策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有利於政府的施政得以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透过这一机制,扩大政府的执政力量,使政府与社会各阶层加强互动,从而更好地实现“澳人治澳”。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在社会的各种声音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平衡,使不同阶层既互相尊重又互相制约,各得其所,预防不合理的利益倾斜,以确保社会的最大稳定,确保变局产生的冲击获得最大缓冲;才能集合广泛的政治资源,真正提升政府的施政能力,有效落实施政的问责性,制约错误政策的出台和后果;才能让各方有志之士,藉由公平的政治参与磨练成才,使“一国两制”事业的核心队伍后继有人。 时代的交替,也要求我们对“以民为本”的定义和实践,进行新的思考。以民为本不等於“代民为本”,不等於由政府部门包办所有的民间事务。在坚持行政主导的澳门特区,政府、民间组织、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应是互为依存、互补合作的关系。同时,政府和社会其他成员均有责任准确定位,厘清职责,突显各自特长。凡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特区政府将义不容辞,全力承担;可由民间处理之事,应让民间社团、机构以至企业大展所长,政府则扮演支持和配合的角色。理论和实证均显示,这是一种较好的善用资源、提升效益、增强凝聚力的社会运转模式。 良性竞争,有助於提升澳门整体的素质。我们既要注意投放社会资源的普及性,也要避免机械的平均主义。竞争和奋斗所换取的才是可持续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基於内外挑战的加快出现,政府将整合社会力量,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各级官员和社会精英应当发挥楷模作用。 众所周知,民本观念与民粹主义毫不相同。政府各部门将继续主动、全面倾听市民的声音,并把当中的合理成份融汇於具体的施政之中。事实上,一个任何时候人人都能称心满意的社会,既不现实,也不可靠,更缺乏奋进的动力。真正以民为本的社会,是一个以全体市民的自觉、自主、自强为根本,藉由公平的游戏规则、科学的处事态度,在忍辱负重中拚搏不懈,在百尺竿头中更进一步的社会,一个兼融本土居民和外来建设者的福祉,兼融当代人和下一代的福祉的社会,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在动态中实现持续的稳定,在制衡中实现整体的和谐,才能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个人发展机会的最大化,才能在改变了的时空条件之下,让各种经得起考验的历史价值得以保留,使我们不但能延续源远流长的生活魅力,又能进一步拥抱自成风格的时代繁荣和进步。 在回顾特区成立六年,尤其是过去一年的施政实践,前瞻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之后,特区政府决定在明年开始,逐步推出多项具针对性的施政部署── (一) 继续实行过去一年所采用的税费减免措施和社会福利项目:
── 继续减收全体就业市民25%的职业税;
── 继续免收明年所有营业税;
── 继续减收每一工商、住户明年房屋税500元,如本身应缴的房屋税未达500元者则不需缴纳;
── 各商户於明年继续免纳招牌税;
── 各酒楼、餐厅於明年继续免纳旅游税;
── 继续免收明年小贩牌照费;
── 继续免收明年街市摊档租金;
── 继续免收明年非人寿保险印花税;
── 继续免收明年银行信贷营运的利息、佣金及其他银行服务佣金等的印花税;
── 继续发放长者津贴。 继续采取和强化扶助本地中小企的措施: 对於中小企的扶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除在人力资源和区域合作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外,政府还决定: ──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援助计划,适当加大贷款额度,进一步缓解中小企的融资困难;
── 加快相关行政程序,并透过各有关机构将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完善、更有效、更到位的谘询、培训、讯息和技术辅助;
── 经约一年时间的研究和筹备,启动旧区重整工程,为中小企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 於本学年开始,将免费教育下延至幼儿教育的第一、二年级。下延工作将於修订后的非高等教育制度法案获通过后马上进行,相关学费支出届时亦将得到发还; ── 於本学年开始发放由幼儿至初中教育的补充服务费的津贴,并於2006/2007学年全面取消该服务费,以减轻家长负担; ── 於2006/2007学年开始实施高中普及津贴制度,对每位高中生发放5000元津贴;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研究分析,形成具体方案,争取不迟於2009/2010学年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 实施上述措施,以及增加对非入网学校学生学费津贴等措施,政府在明年的教育投资将超过8亿8千万元,对比今年的增幅超过50%。 (三) 提供更为妥善的医疗服务,维护居民身体健康:
── 根据目前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公立医院各科室重新合并;
── 大力提升协作,缩短专科轮候时间,完善急诊分流制度;
── 增加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和设施,扩建有重大需求的急诊部;
── 在预防禽流感等严重传染病方面,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和邻近地区建立起密切沟通机制,预防和应变的措施均遵循世卫指引,两大医院建立起流感监察网络,贮备较充足的抗病毒药品。我们将作好一切准备,在必要时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把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於最优先的地位。 (四) 全面考量和促进社会褔利事业的发展
── 在明年初着手研究调整维生指数,根据科学的理据和分析结果,将最低维生指数所涉及的金额予以合理提高,届时,各社会福利的资源投入将依据新指数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 在明年继续加大对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政府将以科学方法有效掌握长者群体等的服务需求,加强对老人院护的支持,透过“老有所为”等计划,激发长者活力潜能,使长者感受生活的尊严。老人津贴亦将与维生指数直接挂鈎。此外,政府还将对确有需要的贫困人士增加生活补助,协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本澳社会。 (五) 协助弱势群体克服居住困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 改变社屋兴建与批地回报挂鈎的长期被动方式,政府将主动觅地,自行兴建社会房屋; ── 於三年内主动兴建起约4000个社屋单位,争取於五年内兴建不少於6000个社屋单位; ── 研究采取分级减免物业转移的印花税的方式,协助市民解决首次置业问题,惟获减免之住宅单位在一定年期内不得随意转让; ── 计划推出符合澳门长远发展需要的填海计划,掌握土地供应的主动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填海所得土地还将使我们更有能力纾缓交通困扰,拓展休闲空间,提升市民生活质素,确保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明年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业有关的法律,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解决物业登记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杜绝在楼花和楼宇交易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压抑过度的炒卖现象,减少经济泡沫出现,保障广大市民权益,推动楼市健康发展。 (六) 不懈改善就业状况,纾缓人力资源不足压力 政府始终不懈推动就业情况的改善。我们将继续以“以工代赈”的原则处理弱势失业人士的问题,并致力倡导生活责任和承担精神。引入援助金的奖励安排,实行“积极人生服务计划”。 由於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已由个别行业扩展至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决定在明年起,在保障本地雇员就业的前提下,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以纾缓本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 透过人力资源委员会和社会协调常设委员会的研究、协调,政府将从明年上半年起实施徵收外地雇员附加费的制度,并强制要求输入外地雇员的企业,优先聘用本地人士。 上述徵收的费用主要用於:
1. 培训失业人士,尤其是中年的失业人士,使其尽快提升重新就业的信心和能力;
2. 研究并逐步尝试把部份费用,连同政府另外的资源投入,用於补贴本地中小企在聘用本地雇员方面的薪酬支出。 结语 主席,各位议员, 尽管前景较为乐观,但现实和未来的挑战确会层出不穷。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不但应是政府施政的座右铭,也应是全社会的基本共识。我们作出多项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决策,是经过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分析的结果。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会不顾客观的现实和未来,盲目地推行福利主义,以令到特区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所下降;但同时,作为一个体现市民整体利益的特区政府,我们当然会对更合理地分配发展成果的社会诉求,作出及时而适当的回应。我们将努力争取更多和谐、稳定的发展空间,使大家能更快地、更好地适应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更有效地调节好经济急促演变所带来的冲击,同心同德地推进“一国两制”的建设。我们亦希望上述措施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弘扬人际关爱精神,鼓励市民,尤其是年青一代奋发上进,提升全体澳人素质,强化澳门的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繁荣,部分领域的繁荣和部分领域的调整可以同时长期并存。成长以代价为前提,成功以失败为养份,我们必须创造更加公平的机制和机会,然而,处境的改善,生活的富足,最终必须取决於每个人无可代替的自我抉择与行动。 因应特区从现在到未来一段很长时间的社会演变趋势,重整人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无疑已经构成政府施政的主体战略课题。任何利益的追求,必然预设一定的伦理前提,任何利益的获得,也必然经历一定的伦理过程,任何利益的分配,更必然体现一定的伦理精神,因此,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人文建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任何价值理念的提供,必然以一定的社会需求为前提,而任何价值理念,在当代人类文明的既定条件之下,亦往往以一定的自由竞争,经过市场规律的作用才能普遍落实,因此,人文建设本身也是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应有的人文理念,同时必须借助应有的市场工具,使人文建设更加切实可行。只有经济建设和人文建设融合无间,社会才能拥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繁荣,生活素质的提升才能避免令人遗憾的重大遗漏,以人为本的崇高理想才能真正地、可靠地、持久地得到落实。
对於上述前景,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的根据在於: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之下,我们拥有勤奋进取,守望相助,达观宽容的广大市民,我们拥有经得起漫长历史考验的多元社会传统,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由外传入的先进事物和观念,我们拥有为澳门的稳定和进步作出共同承担,代表各个社群、族群、宗教、界别和阶层的团体,我们拥有强大祖国和全国人民无与伦比的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置身於追求和平、稳定、革新、发展这个普世时代潮流之中。我们由此深信,我们既然能够克服社会调整期的种种挑战,也一定能够克服社会繁荣期的种种挑战,不但能够创造我们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更能够创造这一切所承载的丰盛、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六年以来,立法会对政府作出不可或缺的合作和监督,确保政府顺利施政和避免重大政治失误;广大公务人员付出巨大的辛劳,直接承担政府施政的使命;全体市民更作为政府服务的基础和对象,每一天都对政府工作给予宝贵的协助和鞭策;中央人民政府及各个驻澳机构对特区的所有事务,都作出了毫无保留,毫无间断的支持,在此,我衷心地一一致以无尽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多谢主席,多谢各位。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