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麻痹性贝类中毒的注意事项


近日香港发生多人因进食带子引致食物中毒事件,本澳至今未有发现类似个案。卫生局除与香港卫生部门保持联系,密切留意事件及调查进展,并将加强对疑似个案的监测和随时协同有关权限部门采取必需的跟进措施。同时,提请公众注意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收到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通报。据了解,受累人数有可能继续增加,而至目前为止,尚未能确定问题带子的来源。 今次事件属於「麻痹性贝类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其原因是贝类海产包括蚝、蚬、青口、螺、扇贝、蛳蚶及带子等吸食海水中的有毒藻类,毒素便积存其体内,称为石房蛤毒素(Saxitoxin);当毒藻大量繁殖,出现所谓‘红潮’时,该区贝类体内的毒素含量会较多;当人类进食含有毒素的贝类时,便会中毒。石房蛤毒素对贝类本身不会引致任何病徵,因此不能从外观、气味、味道和肉质来分辨是否有毒。该毒素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将其破坏。 麻痹性贝类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於进食后数分钟至二十分钟发病,中毒症状以麻痹为主;初起为唇、舌、四肢未端出现刺痛、麻痹或灼热的感觉,并随后伴有头痛、晕眩、呕吐,动作机能不协调等症状, 严重者会有呼吸系统麻痹而引起死亡的危险。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近年,本澳并未录到任何麻痹性贝类中毒报告。 为此,卫生局呼吁市民应确实遵守下列守则,以预防麻痹性贝类中毒:
1. 应向信誉良好及领有牌照的海鲜店购买贝类海产,若有怀疑,应放弃购买;
2. 购买回来的贝类浸养於清水中一段时间,并定时更换养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的毒素;
3. 除去贝类的内脏、卵子等才煮食;
4. 每次只吃较小量贝类食物。 市民在进食贝类海产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即延医诊治。而医护人员,当发现病人有下列疑似特徵,应即报告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五六一一二二)并转介医院急诊室作进一步评估:
1. 发病前曾进食贝类;
2. 出现唇、舌、四肢未端麻痹,运动失调,或呼吸困难等神经麻痹症状,伴有或不伴有胃肠道症状。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