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二○二一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三、二○二一年施政重点 (1)


(一)切实做好常态防疫工作

政府坚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策略,从口岸检疫、疾病防控、诊断治疗和社区防疫等各环节,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不断巩固现有防疫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堵塞漏洞,排除隐患,密切监测疫情变化,善用电子化防疫技术,不断提升预防、救治、检测和协调的能力,保障隔离设施、药物和后勤物资充足,筹备方舱医院的预案。加强医护人才储备和抗疫队伍建设,强化临床、公共卫生和口岸等前线工作。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建立分区分级防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尤其是与大湾区城市和内地其他地区的防疫协调和联动安排。筹建青茂口岸卫生检疫站,完善出入境卫生检疫机制。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监控,严防新冠病毒传入本澳。加强相关食安工作,阻断各种传染途径。加强疫苗采购工作,在疫苗正式获批上市后,力争尽早供应。

(二)加快推动经济复苏振兴

在国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澳门处于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两个循环圈的交汇点上,这既是机遇与优势,也是责任与担当。因此,澳门需要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的地位,发挥独特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双循环”。既要加快连通内地市场,促进人员、货品、资金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融入国家经济内循环,也要在国际循环中发挥双向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增强澳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推动自身经济复苏的同时,为国家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发挥综合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引领作用,推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因应疫情防控新常态,调整旅游总体规划,巩固澳门在区域和国际的旅游城市地位。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酒店、餐饮、零售、文娱等相关行业发展。加强旅游业与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深化旅游业与会展业、文创产业、中医药产业的跨界融合。推进智慧旅游和优质旅游发展。鼓励业界推出更多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推广澳门安全宜游的健康形象,加快旅游业在疫情稳定后的恢复步伐,以带动澳门整体经济复苏。

适当扩大公共投资。加大基建投资,促进投资需求。根据公开咨询的汇总意见,研究推进轻轨东线建设,重点落实轻轨横琴口岸接驳线、第四条跨海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落实机场扩建以及北安码头第二候机楼的改建。展开新城A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安工业区O4地段政府檔案库项目、外港新填海区12地段和25地段政府办公楼项目的各项招标工作,加快推进上述项目建设,建成启用后将基本解决政府长期租用商业办公楼的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检讨和修改不合时宜、阻碍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开展“证照一条龙”行政改革,进一步完善投资“一站式”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大力引进符合经济适度多元的项目。

促进博彩业稳定及健康发展。完善博彩业法制建设,开展幸运博彩经营批给的工作部署和前期筹备工作。督促博彩业界依法经营,持续推广负责任博彩,打击非法博彩。

(三)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根据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在巩固和提升传统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致力构建符合澳门实际、适度多元、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增强澳门经济的发展动能和抗逆能力,巩固提升特区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推动工业发展重新定位。协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鼓励发展“澳门制造”。推动工业转型创新,拓宽发展空间,有效落实“鼓励企业升级发展补助计划”,支持企业以银行贷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进行升级转型的投资项目,推动企业向高端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发展。鼓励澳门企业利用横琴空间打造澳门品牌。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检视和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债券市场,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业务多元发展。

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加快中成药注册管理制度立法,争取更多中医药产品在澳门注册、在澳门及横琴加工生产、先在大湾区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销售。发挥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支持并配合品牌药企在澳门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全面改革和调整澳门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与发展模式思路,盘活其投资项目以提升效益,并对其属下子公司进行筛选归并,以充分发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平台作用,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在澳门及横琴的开发与生产转化,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推动会展业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引进更多优质大型国际性会展项目,组织企业线上线下参加境外会展活动,促进会展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开展国际会展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助力会展业界提升竞争力。

逐步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引入国际知名电商,持续优化并落实各项鼓励措施,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线上营销能力。支持举办各类型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活动。鼓励逐步发展中葡跨境电商业务,助力中葡贸易发展。支持青年人开拓电商业务及开发网上产品和业态,协助其创新创业。

促进文化及体育产业化。推动文化体验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推动影视产业发展,促进本澳影视制作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打造文化盛事品牌,为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推广及营销平台。推动体育加旅游多元发展,开发体育产业,鼓励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品牌体育盛事,逐步拓展体育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博彩公司举办多元文化体育活动。

加强扶持中小企业。优化中小企业服务,有效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援助计划,协助解决企业人资等问题,努力降低中小企向银行融资的成本。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服务和产品质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科技手段发展电子商贸,加快移动支付普及化。配合业界设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发展社区经济,为中小企业营造发展环境。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加经济局科技职能,协助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委员会研发成果产业化专责小组作用,整合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有关科研力量,引进优质项目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融合,重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本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着力发展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旅游、金融、会议展览、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澳门”,部署短中长期智慧化社区建设。加快5G应用,推进政府智慧服务。

(四)持续优化民生建设工作

优化民生建设工作不停步。民生福利开支不会因政府总开支压缩而减少,尤其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福利。延续原有的基本惠民措施,包括继续实施现金分享计划、职业税扣减、居民居住用途不动产房屋税豁免、水电费补贴、医疗补贴计划、获得社会工作局经济援助的弱势家庭援助金等措施。对于因应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临时性系列纾缓民困措施,则视疫情变化及经济形势而作适当调整或不再延续。

就业是基本的民生。保障本地居民优先就业,努力维持较低失业率。持续监察就业市场,做好就业配对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职位与晋升机会。健全外雇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外雇进入和退场机制。因应疫情及经济发展形势,适时适度调控外地雇员数量。加强外地雇员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工作。根据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方向,加强职业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人士技能素质。协助受疫情影响的居民重投就业市场。扩大“在职带薪”培训课程对象范围,对受疫情影响的就业人士提供再培训,增强其转职转行的能力。切实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实施阶梯房屋政策。推进社屋建设,落实社会房屋的恒常性申请机制。修改完善《经济房屋法》补充法规,有序开展A区经济房屋建设,2021年进行第二期经济房屋项目招标,其房屋数量确保不低于2020年在建中的数量,开展首批3,011个经济房屋实质审查工作。根据《夹心阶层住房方案》社会咨询意见,研究法律起草工作。根据社会各界对长者公寓的意见,尽快展开黑沙环P地段长者公寓的设计及建设工程,规划长者公寓的智慧养老方案。推进慕拉士社屋、台山社屋工程,完成望厦社屋工程。

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水平,重点纾解“看病难”问题。持续优化社区卫生和专科医疗服务,关顾特定群体需要,推进智慧医疗。加强与内地医疗卫生合作,加速培养本地医护人员。推进离岛医院和公共卫生专科大楼建设工程。

逐步推出应对人口老化问题的政策措施。有序落实长者服务十年行动计划措施。透过评估暂顾服务成效,强化对护老者提供及时的支援。继续检视和推广“照顾者津贴先导计划”。将专科外展医疗服务扩展至更多的安老院舍,为长者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开展《工会法》立法程序,展开公开咨询。充分发挥社会协调常设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逐步建设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各界参与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

切实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推动家庭友善政策,全面落实“澳门妇女发展目标”短期措施。

维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民生必需品供应及价格基本稳定。进行《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立法。严格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打击哄抬物价,维持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五)深入推进公共行政改革

按照建设“廉洁、高效、公正、便民、便商”的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持续深入地推进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设,不断提升特区治理水平。将以推动电子政务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切入点,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继续重整公共部门架构,重点检讨公共基金的职能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公帑有效使用。

2021年将修改与授权机制相关的法律规定,促进简政放权。检讨现行公务人员调动和配置制度,完善部分职程设置,促进内部流动,实施政府员额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健全公共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开展公务人员系统性培训工作,提高公务人员特别是年轻公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领导主管的人才储备。

推动政府数据治理及共享,扩大“一户通”应用范围及功能。完善“公务通讯、公文及卷宗管理系统”,推进文件管理和流转全程电子化,不断提升政务电子化水平。

重点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热点密切相关的法律。推进《信托法》的立法和《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的修订工作,制订《都市更新法律制度》,修改《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修改第122/84/M号法令,完善公共工程、财货及服务采购的开支制度。制订《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许可的法律制度》、《危险品监控及监管的一般制度》等法案。

健全公共资本企业法律制度,加强对政府股份占大比例的公共资本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和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即予以纠正和依法问责。加强监管自治基金,重点改革和完善澳门基金会及其他自治基金的管理、资助审批和公开制度。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和司法合作。与粤港共同推动建立三地公共法律服务协调机制。加强粤港澳在登记公证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大湾区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

尊重并维护司法独立,支持司法机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并配合司法机关电子政务工作。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居民对行政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行政申诉的跨部门合作,严厉打击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贪腐犯罪,发现问题即依法查处及问责,决不姑息。加强审计监督,推进特区既定政策的贯彻落实,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公共部门善用公帑,避免浪费,提高绩效,增进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