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学者发表疫情后期澳门市民精神健康调查

(左起)苏桂龙、李思敏、项玉涛和陆嘉燕。

澳门大学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今(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新冠疫情后期澳门市民精神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的后期,大多数受访澳门市民精神心理状态稳定,没有受到明显精神心理症状困扰。研究团队提醒市民,目前与疫情相关的各项挑战仍然很大,仍旧要注意各种情绪和心理健康转变,在精神心理健康不佳时要积极寻求专业治疗。

“新冠疫情后期澳门市民精神健康状况调查”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合作开展,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的全国多中心调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会上,项目负责人、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教授项玉涛,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李思敏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助理教授陆嘉燕发表研究结果,澳门大学学生事务部学生辅导处处长苏桂龙主持发布会。

是次研究共收到1005份有效问卷,于2020年8至11月以在线自填问卷形式进行,内容包括临床常用以诊断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失眠及疲惫症状等精神健康状况的评估工具。据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58.0%)十分关注疫情相关的信息,七成半(75.3%)自认为严格执行个人防疫措施。有七成受访者(70.1%)认为疫情对其生活有中至重度的影响,另有不到一成(7.7%)表示疫情期间曾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在精神健康方面,一成左右受访市民感受到明显抑郁(11.5%)及焦虑情绪(6.3%)困扰。此外,在疫情后期,有近三成受访市民(26.4%)反映感到中重度疲惫感,有不到一成的受访市民(6.4%)曾经历过中度至重度失眠。

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在感到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困扰的受访市民中,大多表示平时对疫情缺乏关注、曾经历因疫情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单身状态、感到疫情对其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反映了这些因素容易增加抑郁、焦虑情绪、失眠问题的风险。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受访者更容易经历焦虑情绪和失眠症状的困扰。本次调查还发现,在经历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或失眠症状的受访市民中,他们对于在寻求精神或心理健康支援的意向并不高,大约只有三到四成(27.6% - 39.1%)表示有尝试通过热线电话、互联网或医疗机构寻求精神或心理帮助。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团队认为目前处于疫情后期的受访澳门市民整体精神心理状态平稳,但是考虑到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仍深受新冠疫情困扰,澳门市民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临和疫情相关的很多挑战。因此市民应该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关注疫情期间身体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健康转变,遇到精神心理健康不佳时,应积极寻求专业治疗。此外,社会及相关专业人士亦应尽快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务求早期识别求助者的精神及心理健康问题,及早诊断及提供适切的援助。同时,市民在抗疫期间,亦可进行规律及自身可应付的体育锻炼活动,除了可以保持良好的体魄外,亦可有助维持稳定的情绪及改善失眠状况。最后,研究团队亦呼吁,社会应多宣传推广有关精神及心理健康服务,普及维护精神及心理健康、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知识,把疫情对市民精神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降最低。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