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文化杂志》中文版第58期出版 澳门世遗中有马礼逊开教遗迹


新一期《文化杂志》中文版(第58期)今日出版。今期刊载13位中外学者研究澳门历史文化以及反映近百年郑和研究成果的专题论述和讨论文章。探讨19世纪西方基督新教入华开山事业的缔造者马礼逊早年在澳门的艰辛经历和卓绝贡献为题的学术报告,作为开卷之篇以飨读者。 19世纪初抵达澳门的英国伦敦传教会青年牧师马礼逊,在中国澳门、广州两地工作长达二十七年,成为西方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开山事业的缔造者。澳门白鸽巢公园前地一侧的马礼逊小教堂后方,就是19世纪栖居澳门的新教徒们寄骸安息的美丽墓园。其中有与钱纳利墓和龙思泰墓遥相守望的马礼逊墓,那儿竖立着一块1843年刻下的纪念碑用方块字写着“……罗伯.马礼逊者,乃万世不朽之人也。当其於壮年来中国时,勤学力行,以致中华之语言文化无不精通。迨学成之日,又以所得於己者,作为《华英字典》等书,使后之习华文汉语者皆得藉为津梁,力半功倍。故英人仰慕其学不厌教不倦之心,悉颂为英国贤士。……”马礼逊已被当代学人公认是一位与利玛窦相隔两个世纪而於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上前后辉映蜚声世界而千古齐名的伟人。 适值“2006澳门世界遗产年”开展之首季,是刊於本期向读者推荐两位博硕学人评述马礼逊所作贡献的论文,并特意在封面设计上“别开生面”,让读者一睹堪称其为“澳门历史文化名人”的历史肖像。“澳门历史城区”於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举行的第29届世遗大会上被列为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有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的基督新教墓园和曾作东印度公司豪宅的东方基金会会址,而马礼逊生前劳碌和谢世安息皆与此两个景点缘不可分,因此认为可称之为“澳门新教之圣地”。 此期论文如〈16世纪前期葡人在中国沿海活动及其对欧洲地图学的贡献〉、〈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礼仪之争”的历史叙述及其后果〉、〈澳门总督制缘起〉、〈罗明坚在肇庆〉以及研究耶稣会士陆若汉和闽商海盗颜启盛等专论,皆显示了中外学者对“澳门母题”的历史追述愈见视域宽广、触觉敏锐和见解深刻。然而对於早已为韦伯.马克斯提及的“新教精神”与澳门文化遗产之历史机缘的探讨,尚有待潜心於“澳门学”的中外学者作出与时俱进的历史定位和思想评价。 文化局出版的《文化杂志》作为澳门博物志和文化史性质的纯学术性季刊,欢迎海内外学人投送论文稿和研究资讯,亦欢迎本地和外地的作家、画家、摄影家投送以“澳门历史文化”的主题、人物、场景为灵感和创作意念的作品。凡投稿或约稿一经确认刊载即付稿酬。为鼓励读者关心澳门历史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状况,文化局特别给予预订或补购《文化杂志》四本以上的读者半价优惠,有兴趣的居民可到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历史档案馆及观音莲花苑购买。查询可电3996310苏小姐。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