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徐晓玲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乳腺癌转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团队使用全基因组敲除文库技术,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验证方式,确定了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ATP11b介导转移的机制和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成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临床调查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刊登。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致命原因,乳腺癌远隔器官转移过程极其复杂,包括:肿瘤异常增殖、原位侵袭、血管侵袭、远隔器官定植等。其中,在乳腺癌转移的起始过程中,其驱动基因更备受瞩目。在过往的研究中,大多通过二代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转移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再通过生物学验证的方式来定位转移相关驱动基因,但研究结果皆无法以宏观的方式排除与肿瘤转移无关的驱动基因。而BRCA1突变的肿瘤多数具有高度转移的特性,若乳腺癌的转移肿瘤一旦形成,可供患者选择的靶向治疗药物大幅减少。因此,如何阻断BRCA1突变肿瘤的转移过程及通过鉴定驱动或抑制基因的方式来向患者说明选择甚么药物也成为研究的难点。
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敲除文库技术完成对驱动基因的筛选,最终得出ATP11b为癌症转移的抑制基因。在基因组水准剔除ATP11b,不仅能够显着增加BRCA1突变乳腺癌细胞转移能力,且进一步表明ATP11b诱导非凋亡性的磷脂酰丝氨酸在细胞膜上外翻的机制,从而促进了对肿瘤微环境的修饰与预转移龛的形成。研究团队通过公共资料库调研与细胞验证的方式,确定了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能有效阻断与ATP11b关联的肿瘤转移。
这次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徐晓玲和邓初夏,第一作者为博士生许俊。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博士生舒适文、张歆,硕士生陈苑燕,研究助理Ragini Adhav,研究助理教授苗凯,以及动物实验中心的成员也对该项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该项研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檔案编号:027/2015/A1、029/2017/A1、0101/2018/A3、0112/2019/A2、0011/2019/AKP、0097/2021/A2和0045/2021/AFJ)和澳门大学(檔案编号:MYRG2016-00138-FHS、MYRG2017-00088-FHS和MYRG2019-00064-FHS)资助。全文可浏览: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49473/pdf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