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理工大学葡萄牙语博士课程研究生穆思卿、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课程研究生李傲轩和沈璐、语言及翻译学院院长韩丽丽以及教授温植胜跨领域合作的学术论文《语言意库的体认化和数位化——利用计算机视觉辅助分析多语青年的语言肖像画》(Linguistic Repertoires Embodied and Digitalized: A Computer-Vision-Aided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Portraits by Multilingual Youth)获Sustainability期刊出版。论文在主题为“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novations, Challenges, and Concerns”的期刊特刊正式发布,该期刊当前影响因子为3.889。
Sustainability(ISSN 2071-1050)是一本国际性的跨学科学术性开放期刊,涉及人类的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为有关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级论坛。该期刊收录于Scopus, SCIE 和 SSCI(Web of Science)等众多资料库中,在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ing(SJR)期刊排名中被列入Q2区期刊, 其即时引用分(CiteScore)达5.0。
刊发论文旨在探究年轻一族的土生葡人如何理解并描绘他们的多语言意库。该项研究选取来自三种族群在澳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一种计算机视觉辅助分析方法来处理语言肖像画,从而对比分析土生葡人的语库特征。研究通过OpenCV和K-means算法结合的数据处理方式,将数位的语言肖像画进行了指向性量化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更加客观地了解参与者对多元语言资源的认知。论文中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处理语言肖像画极具创新意义,获得了审稿人的一致赞誉,也为后续跨领域研究带来了新思路。另外,论文还借助德国社会语言学博士Anna-Christine Weirich提出的语言资源两特性假说(“Scope”和“Access” )来剖析参与者们在不同语域下的多语使用现实。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教育转型过程中,国内外学者们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以促进语言研究的发展。 在二语/外语教育领域,计算机视觉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对目标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动机,从而促进有效的沟通且趣味的多语化教学。在语言及翻译学院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团队的共同合作下,通过这篇论文指出了计算机视觉模型在教育领域研究中可行性,强调其极需发掘的潜力。
穆思卿是澳门理工大学语言及翻译学院葡萄牙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和超言语实践(Translanguaging)。在读期间除了发表上述论文外,已在另一本Scopus收录期刊Revista Ibérica de Sistemas e Tecnologias de Informação(RISTI)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超语概念相关研究论文 “Translanguaging Space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in the Practice of Visual and Literary Art: a case analysis”。穆思卿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教授温植胜为通讯作者,与李傲轩、沈璐和院长韩丽丽共同完成是次研究。论文全文可浏览:https://dx.doi.org/10.3390/su15032194。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