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三十周年,澳门理工大学于3月31日起一连两天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管理论坛”,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内地、粤港澳大湾区及澳门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及社会人士等百多人出席参与,推动大湾区公共管理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打造区域性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开幕仪式于3月31日下午3时在澳门理工大学举行,由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部长李雪飞、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张作文、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丁少雄、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以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主礼。
严肇基致词时表示,三十年前颁布的澳门基本法,是澳门发展的基础和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在今年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新时代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原则,为澳门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作为近年社会公共管理示范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了“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关注焦点。澳门理工大学一直重视基本法的教育推广,深耕公共管理领域教研工作,设有“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开设“宪法与基本法”必修科,并开办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本硕博学位课程,致力发挥学科优势和区域影响力。在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三十周年之际,澳理大以“新时期的区域合作”为题,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管理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在建设开放包容、相互促进的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充分发挥大湾区的新合力,以及进一步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燕继荣作为学者代表致词,回顾澳门基本法颁布的历史,指出澳门社会繁荣稳定的制度根源,归功于澳门基本法及其所支撑和保障的“一国两制”体制。澳门基本法所支持的“一国两制”创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决策和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区域协同与合作机制、城市治理及城市集群效应的形成、区域共同问题的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之挑战及机遇,均是学者的共同责任。期望透过是次论坛强强联手,拓展更广阔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澳理大“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副教授何志辉认为,澳门基本法明确订定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全面实践“一国两制”所需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对澳门在后过渡期发展起着稳定方向的引导作用,并在回归后与中国宪法共同构成澳门特区的宪制基础,在澳门特区法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澳门基本法为特区全面施行“一国两制”提供最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特区政府在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一国两制”的内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澳门特区居民也获得了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全面的基本权利与更充分的自由保障。
论坛由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承办,共分六个部分,在“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分论坛,由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发钦、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学系教授李芝兰、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岳经纶发言。在“‘一国两制’的实践”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澳理大“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副教授何志辉发言。在“区域环境治理”分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岳芳敏、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略、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陈娜发言。在“区域人口流动”分论坛,由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陈永杰、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娟、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涛、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龚岳发言。在“区域合作比较”分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赵国昌、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鄞益奋、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梁雨晴、澳理大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杨振杰发言。在“期刊主编论坛”上,由担任SSCI期刊《国情导报》主编的澳门大学教授吴德荣、担任CSSCI期刊《中国公共政策评论》主编的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发言。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