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3月8日国际妇女节,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局感谢全澳妇女对家庭和社会作出的贡献,祝愿全澳妇女节日快乐。
澳门自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澳门有效实施,经济持续向前,社会进步,公民意识不断提高,妇儿社会福利服务持续得到提升。特区政府积极推行及完善民生各领域政策措施,使澳门女性在医疗、教育、就业、安全和福利均获得保障,为妇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位亦不断提升。
医疗方面,特区政府为澳门居民提供免费的初级卫生护理服务,为孕妇提供一般和专门护理服务,以及生产住院的免费医疗服务,而本澳孕产妇死亡率已超过十年处于低水平。女性预期寿命由80.5岁(1999年)延长至86.1岁(2024年),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在全球预期寿命中,澳门特区位于前列。过去二十五年,澳门居民寿命大幅上升,澳门居民健康水平上升,得益于完善的医疗体系,以及覆盖率高的医疗福利政策。
教育方面,回归以来实施义务和免费的普及教育,15年免费教育在正规教育范围内实施,使两性享有平等教育机会,2023/2024学年的女性升大率为97.5%,比男性高0.5个百分点。女性拥有高等教育学历比例由6.1%(2001年)增至30.6%(2021年),二十年间增加24.5个百分点,为女性个人发展以及向上流动打下良好基础。
就业方面,随着澳门女性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在友善的幼儿照顾体系政策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由56.1%(1999年)上升至65.2%(2023年),与回归前比较,上升9.1个百分点,并与男性差距由从20.3个百分点(1999年)收窄至6个百分点(2023年)。澳门居民两性薪酬差距为2%(2023年),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比较,低于平均值且与北欧国家情况相若,女性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得到充分保障。
公共事务参与方面,2023年公务人员与领导主管职位的女性比例相若,分别为44.9%以及40.7%,司法官为51.3%;第六届特区政府的9位主要官员中有3名女性,占33.3%。上述各项数据反映澳门女性在政治制度、公共行政职位和担任公职等均获得平等机会。
澳门特区的3岁以下幼儿托位供应量大于60%,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入托率平均值。特区政府的托儿支持政策,服务对象覆盖3岁以下的幼儿,包括初生婴儿,提供的服务可配合家庭的不同照顾需要,从而减低妇女育儿压力,为妇女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澳门妇女现况报告2022》,2021年澳门性别差距指标居全球第51位,处于中上位置,而澳门性别不平等指数居全球第7位,位居前列,显示澳门特区性别平等状况属于较佳的水平。
特区政府关注女性的不同发展需要,为保障女性的福祉和权益,推出及修改完善多项法律,包括2011年生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出任意性制度供款,将从事家务人士纳入供款对象,家庭主妇都获得保障;2016年通过《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2017年修改《刑法典》,引入“性骚扰罪”;2020年修改《劳动关系法》,将产假由56日提升至70日,并增设5日男士有薪侍产假。
此外,特区政府透过“澳门妇女发展目标”的七年规划(2019-2025年),以八个优先发展领域关注妇女各方面的发展,内容包括性别主流化、妇女参与决策、妇女与教育及培训、妇女与保健、妇女与社会福利、妇女安全与法律、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媒体及文化,在各公共部门的协同推动下基本完成;亦计划逐步在政府部门中推动使用“性别主流化检视清单”,以便协助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工程/活动等时加入性别观念,从而可制定出更符合两性需要及适用的效果。此外,亦会拓展给予更多女性参与国际会议的机会,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特区政府正筹备第二个阶段“澳门妇女发展目标”的制订工作,以持续跟进澳门妇女的福祉以及发展需要。
特区政府将持续透过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妇女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参与和发展,发挥女性力量,共同建立平等共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