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走进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及利玛窦中学,为600多名中学生主讲两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癌症知识及年轻人互联网依赖问题,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相关健康挑战,并通过专业讲解和生动案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数位生活态度。
首场讲座题为“癌症:我们知多少?我们该怎么做?”,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主讲。邓初夏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癌症的基本知识,探讨了肿瘤形成的复杂因素,包括先天性基因突变、后天环境影响、表观遗传学变化等。他特别提到,传统肿瘤治疗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通用方案,这种方法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为此,学院致力推动癌症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即根据每位患者的基因特点和肿瘤特性,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邓初夏表示,该项研究方向是学院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素。他亦介绍了学院在癌症药敏试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其在精准医疗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场讲座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和医药管理系系主任、特聘教授项玉涛主讲,题为“年轻人中的互联网依赖:这是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吗?”。项玉涛系统地分析网络依赖的不同表现和类型,深入探讨其对身心健康的多方面危害,并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在讲座中,他特别分享了一套网络依赖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网络使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玉涛指出,网络依赖症目前未能通过药物治疗痊愈,但患者可以通过认知疗法和行为干预来逐步康复。他强调,无论网络能为人类带来多少乐趣,它只是一个工具,应该由人来掌控,而不是被其控制。
在问答环节,学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邓初夏回答学生问题时表示,科研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最重要的是养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并热衷于追求知识。他强调,好奇心是推动科学研究的核心动力,而对研究的热爱则能让人拥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他又指,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失败,但这些“失败”并不应该令人气馁;事实上,很多研究突破都是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他鼓励学生珍视每个科研机会,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因为科学探索正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项玉涛则鼓励学生走出虚拟世界,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的人际交流中,这才是真正快乐与满足的来源。
两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专业知识的讲解,也有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知识,激发其对癌症研究和治疗的兴趣与热情,也引发其对网络使用行为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