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大学今(16)日举行“澳大学人研究讲坛”第26讲,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助理院长张宣军围绕“准确检测有毒物质及食品添加剂的纳米通道感测器”发表演说,深入探讨纳米限域对离子电流的放大效应,并首次从亲—疏水平衡的革新角度揭示纳米通道界面浸润性对甲醛检测的关键作用,打破“高亲水性表面最优”的传统认知。讲座现场反应热烈,亦有不少中学师生以线上形式参与。
讲座中,张宣军介绍其团队开发的“两面神结构”纳米通道感测器。该技术可精准检测甲醛、二氧化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系列高效小分子荧光探针与纳米检测器,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技术、有毒物质及食品添加剂的精准检测。此外,他重点讲解了其开发的光敏感型“分子炸弹”,不仅能高效杀死肿瘤细胞,还能通过荧光变色实时汇报治疗效果,展现了其研究在诊疗一体化中的突破性价值。
张宣军专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化学工具开发,在《美国化学会志》、《自然—通讯》《先进材料》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国际媒体报导。
“澳大学人研究讲坛”由澳大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举办,旨在邀请杰出的澳大学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其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大众和青年学生了解研究创新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