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持续优化各区休憩设施,因应台山及青洲区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区内人口结构,将分阶段分批重整区内现有八个休憩区,以优化整合为原则,重新规划空间,合理分配功能区域,增设多元化游具及健身器材,打造具新颖主题、各具特色的休憩区,满足区内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同时提供遮阳及无障碍设施,加强安全与舒适度,提升绿化品质,向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重整工作将于今年第二季启动,首个重整项目是台山中街休憩区,计划今年年底竣工。其余七个休憩区也将陆续有序地分批开展,预计2027年第一季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鉴于台山及青洲区人口密集,儿童及中老年人较多,区内亦有相当数量的托儿所、幼稚园、中小学校,社服设施,对游乐及康体设施需求越来越高,而区内现有的休憩区已使用多年,设施存在老化和单一等问题,故此,市政署分阶段重整区内八个休憩区,包括:台山中街休憩区、花地玛教会休憩区、平民新村休憩区、李宝椿街休憩区、菜园涌边街明爱侧休憩区、工厂街休憩区、莲花广场休憩区、青洲河边马路休憩区。
台山中街休憩区:定位都市绿洲
台山中街休憩区,面积约870平方米,因应场地邻近多所学校,家长及学童使用率高,设计融合自然元素,保留现有树木,结合绿化景观,营造城市绿洲的休闲体验。在树木围绕下,增加以树屋造型的定制化儿童游具,配置高架探索走道,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空间,向学童少年提供游乐及探索自然的乐趣。同时,重新规划布局,设康体及闲坐区,优化区内通行动线,提升休憩区的环境品质。
花地玛教会休憩区:定位社区休憩街角
花地玛教会休憩区, 面积约225平方米,结合邻近台山中街休憩区重整后已有的儿童游乐功能,该休憩区将主要设置新式的健身设施,保留原有树木,增加凉亭,拆除矮墙及围网,提升空间的通达性及步行环境,改善夜间的照明氛围,打造一个安全且开放式的街角空间。
平民新村休憩区:定位童乐共融
平民新村休憩区,面积约1,680平方米,休憩区周边有多个社福教育机构及长者中心,将重新规划场地,打造特色亮点休憩区,引入花卉造型的架空游乐设施及游具组合,创造优质亲子空间。同时,兼顾长者及特殊人士的需要,增加了合适健身设施数量和种类,丰富共融体验,加设遮阳挡雨设施,提升休憩舒适度。
李宝椿街休憩区:定位儿童自然探索区
李宝椿街休憩区,面积约600平方米,休憩区周边有较多幼稚园及托儿所,故重整后的休憩区定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添置小型游乐设施,设遮阳棚及座椅等,增加出入口,提升通行便利性,同时优化无障碍环境。
菜园涌边街明爱侧休憩区、工厂街休憩区:定位颐老棋艺休憩区及长者休闲角
菜园涌边街明爱侧休憩区,面积约495平方米; 工厂街休憩区,面积约540平方米。两休憩区面积较细,适合开展静态休闲活动,将重新布置功能空间及动线,增加棋艺枱及闲坐设施,让街坊和长者可闲座下棋,亦配置适合长者的健身器材,丰富绿化景观,提升环境的舒适感,满足长者的不同使用需要。
莲花广场休憩区:定位多元共融社区广场
莲花广场休憩区,面积约7,500平方米,处于人流集中的青洲坊公屋群内,该处长期缺乏休憩康体设施。休憩区虽面积较大,但须预留足够的消防通道,故计划尽量利用消防通道以外空间设置游乐、健身、广场及闲坐区等,引入定制化游乐及康体设施,满足儿童及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同时增加绿化和树木种类,丰富社区绿化景观。而区内的土地公作原地保留,并以树木作分隔。广场及消防通道外的街道会增加闲坐及特色遮阳设施,提升休憩区舒适度。
青洲河边马路休憩区:定位河边休闲运动长廊
青洲河边马路休憩区,面积约7,245平方米。因应休憩区内有多个球场的运动元素及空间狭长特点,重整规划将以休闲步道及原有行道树串连各功能区,同时,优化各球场的铺面,丰富场地视觉感观,增设座椅及局部遮阳,让球场使用者有更好的体验。而新增儿童游乐区设有多组攀爬游具,让儿童在玩乐中锻炼体能。健身区则设多种类康体设施,增加洗手台,饮水机,公厕等配套,并优化遛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