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委员会於5月10日在教育暨青年局一楼仲尼堂举行今年第二次全体会议,由教育暨青年局局长、委员会副主席梁励主持。会议介绍2016/2017学年实施课程改革的准备情况、报告《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教育交流情况,以及介绍2016/2017学年各项津贴调整,总结“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和报告“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工作进展。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资源厅厅长黄健武介绍2016/2017学年实施课程改革的准备情况。小学一至三年级在2016/2017学年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须按基本学力要求进行规划,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的学习历程,在“学生过高的学习要求”与“保持学生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自本年2月小学《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批示公布后,教青局分别通过播放电视广告,出席时事节目及接受报刊专访,举办多场家长讲解活动等,向社会大众及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释除疑虑。教青局同时藉著公布“课程指引”,派员到访全澳小学,以及开办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适切的教学导航。教青局今后会继续举办不同科目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先导计划经验分享、系统研习课程、专题工作坊,进一步支援及提升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专业能力。 教育厅厅长梁慧琪、社会暨教育辅助处处长薛荣滔和中学暨技术职业教育处处长吴伟雄分别报告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有关教育交流的情况。其中,为逐步贯彻落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2015/2016学年“在粤就读澳门学生学费津贴计划”的资助范围已扩展至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广州市及佛山市就读幼儿及高中教育阶段的澳门学生,幼儿教育阶段每名学生的最高津贴金额为6,000元、高中教育阶段每名学生的最高津贴金额为4,000元。2016/2017学年的资助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展至其他城市。至2015年,教青局促成粤澳缔结33对姐妹学校,其中8对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并於近五年推动相关学校开展14次师生交流活动,约450人次参加。未来将透过配合特定教育专题组织师生交流活动,深化对职业及创新素养的认识;同时,继续透过教育发展基金的学校发展计划,资助姐妹学校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薛荣滔同时介绍了2016/2017学年各项津贴金额调整。因应澳门近期出现经济下行的情况,教青局和学生福利基金在审慎理财的原则下,经综合考虑2015年本澳通胀率的变化,以及保障重要教育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执行,在2016/2017学年将适度调升免费教育津贴、优化班师比或师生比津贴、学费津贴,膳食津贴及学习用品津贴;其中免费教育津贴调升至每班913,600元至1,394,600元不等;优化班师比或师生比的津贴,调升至每班最高225,600元至350,800元不等;学费津贴调升至每人18,400元至22,800元不等;膳食津贴调升至每人3,400元,而学习用品津贴调升至每人2,200元至每人2,900元不等。 另一方面,为配合第15/2014号行政法规《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的实施,为本地学制私立学校开展余暇活动创造条件,在2016/2017学年增设过渡性质的“余暇活动资助计划”,每班资助金额为25,000元,该计划随著2018/2019学年课程改革推展到所有教育阶段时结束,届时有关资助将转为恒常性运作经费,拨入免费教育津贴和学费津贴。 在支持学生继续升读高等教育方面,2016/2017学年亦将按学生就读的地区调升各项升大奖、助学金的金额,进一步减轻学生升大的经济负担;其中“优秀学生修读教育课程资助计划”共120个名额,澳门、内地及台湾的资助金额调升至每人每年79,000元,香港调升至每人每年130,000元,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美洲及大洋洲则调升至每人每年218,000元;“大专助学金计划”在2016/2017学年建议共设4,835个助学金名额,金额方面,澳门、内地及台湾的贷学金和奖学金金额调升至每人每月3,800元,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调升至每人每月5,800元,特别助学金则分别调升至每人每月4,560 元及6,960元。“利息补助贷款计划”澳门、内地及台湾的补助贷款额上限亦有所调整。 学前暨小学教育处处长龚志明总结2016/2017学年推出的“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的成效。该措施的目的是让家长更便捷办理幼儿首次入学的手续,节省向多所学校轮候领取报名表的时间,效果良好。根据教青局资料,95%家长自行於网上登记,约於8分钟内完成,大大减少过去家长到多间学校领取报名表的时间。为了解有关措施的推行情况,教青局以问卷方式向学校收集意见,同时在网上收集家长的意见。根据问卷资料,该措施普遍获学校及家长支持,分别有96%学校及98%家长支持推出措施。 最后,学校督导协调员黄懿莲向委员报告了PIRLS 2016研究计划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澳门PIRLS评卷员培训计划。 出席会议的委员包括惠程勇、郭小丽、姚玉凤、孙家雄、何少金、郭华邦、尤端阳、施绮莲、包敬焘、飞文基、梁官汉、陈建邦、朱深勇、王国强、余健楚、李略、林发钦、朱国权、汪东、温素玲、符霖甘及刘文尧。各委员在会上就各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