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基金会组专家编纂民间艺术志书 《歌谣卷》初稿评审获北京专家好评

《中國歌謠集成.澳門卷》初審會議與會者合照

澳门作为移民城市,长期以来融汇了各地民众的生活习俗和语言,因而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如戏曲、曲艺、舞蹈、民歌、器乐曲、民谣、谚语、故事等,形成澳门的本土文化色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昔日的民间文化渐渐流失。因此,澳门基金会与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携手组织编纂“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冀及时进行抢救。由胡国年及徐赞源团队负责的《中国歌谣集成.澳门卷》已搜集和整理了近一千八百首歌谣,并已提交了初稿。为有效推进工作,澳基会组织该团队负责人赴京,与文化部专家召开会议,对该卷进行评审,有关成果获充份肯定,同时就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认真和全面的交流。

澳门民间歌谣丰富

《中国歌谣集成.澳门卷》初审会议於1月5日及6日两天在北京翠明庄宾馆二楼会议室进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副主任王静、综合处处长邱邑洪、澳门基金会代表杨开荆及陈思恩、该卷主编胡国年及徐赞源,评审小组包括《中国歌谣集成》常务副主编张文、副主编金茂年、总编辑部编辑朱芹勤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

胡国年首先报告其团队数年来的编纂历程,他强调一直致力推动年轻人参与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和资料搜集,深入街道、社团、老人院、居民家中作采访,搜罗了近一千八百多首民谣,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劳动行业类、时政类、仪式类、情感类、生活类、风物类、童谣类、游戏类等等。

评审小组充份肯定该卷取得的成果,认为在现代的步伐下,民谣已经渐渐被大家遗忘,采风工作甚为困难,而澳门卷丰富的素材反映出澳门的本土文化,体现了澳门的多元社会的气息,以及富有色彩的民间生活,当中也涵盖了土生及葡文歌谣。最后评委一致通过初审,并冀望编纂小组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及完善分类,使其更为完善。

提升文化自信

李松总结时指出,“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在澳门基金会的大力推动下,以及有关专家的积极参与下,进展比较顺利,《中国歌谣集成.澳门卷》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令人满意。他肯定,这项工程对提升澳门人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歌谣作为生活的艺术,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流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本地色彩,而这些流落在民间的歌谣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以保存澳门的文化。他同时强调,“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目前各卷进展良好,澳门基金会将继续支持和协调各团队的编纂工作。

查看图库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