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基金会与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下称“中心”)共同启动的“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大型文化资源整理项目已启动数年。为推动项目的进展,於2月2至4日在澳基会举办工作会议,邀请该套志书的专家和各卷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会议重点就《曲艺志》卷的编纂进行终审,获专家高度评价,同时就《舞蹈卷》、《戏曲音乐集成》、《曲艺音响集成》、《器乐曲》、《歌谣卷》、《谚语卷》的编纂进行交流,推动整套志书的进程。
庞大修志工程展现本土文化基因
出席会议的有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吴志良主席、“中心”主任李松,以及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总编辑部的指导专家蔡源莉、包澄洁、韩德明、张刚、黄俊兰、刘晓路、梁力生、杨明敬,澳门专家邱子维、汤梅笑,还有各卷负责人或代表有︰《曲艺志》、《戏曲志》、《曲艺音乐集成》,及《戏曲音乐集成》卷的沈秉和、程美宝、谢少聪等,《谚语卷》的邓景滨、《歌谣卷》胡国年、《舞蹈卷》邓锦嫦、《器乐曲卷》洪少强,连同各卷成员及澳基会人员五十多人出席了会议。
吴志良首先感谢所有参与工作的专家及团队成员,他认为大家不辞劳苦、全面深入挖掘、搜寻澳门民间资源,同时按照志书的体例进行编纂,可谓史无前例的庞大文化工程。他强调十部文艺志书的工作意义重大,尤其对於充分明确自身的历史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豪和自信、提升凝聚力,以及令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澳门等方面,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效益。吴志良坦言,此为澳门基金会非常重视的项目,并极力予以各种配合和支持,推动项目的进展。
《曲艺志》编纂完善获高度评价
终审会议上,沈秉和介绍了《曲艺志》的终审稿约37万字,当中详述的曲目有八十多首,并提供了近千个曲目的有关信息,同时包括南音、粤讴、龙舟、粤曲等的曲词,志书也详细记录澳门历来演出曲艺的机构、场所及场地过百处,以及全面地整理艺人资料,为六十多位澳门曲艺人士立传。
评审委员会对《曲艺志》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审阅和讨论,并对终审稿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稿本梳理了澳门曲艺活动的年表、曲目、机构及团体、人物唱腔、轶闻传说、详尽综述,既从宏观的视野进行组织,也细致深入地引介事件人物,编纂成果保存地方特色和时代背景、人文风貌,可谓成果丰硕,是一份完善的稿本。各方期望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校对、丰富图片资料等工作后,将可进入出版程序。
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编纂工作
工作会议同时就各卷的编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谚语卷》的邓景滨表示,目前已收录了约六千条谚语,并同时翻译了不少澳门流行的葡文谚语。评审专家认为谚语内容充份显示了澳门多元而丰富的民间智慧和中西文化特色。《舞蹈卷》方面,主要收录龙舞、狮舞、醉龙、土风舞的舞种,指导专家梁力生及杨明敬就具体综述的要求、著录方式,以及体例作出明确的指导;负责人邓锦嫦认为,未来就各舞种的步法,以及相关历史、生存环境、传承、社会组织等进行全面编纂工作。《戏曲音乐集成》及《曲艺音乐集成》也提交了中期报告,张刚及黄俊兰认为,目前搜集了丰富的素材,各类曲种反映了澳门移民城市以及包融的文化特色。《器乐曲》的代表洪少强表示,现时已初步完成了资源搜集工作,收录了大量的器乐资料,包括拍摄和录音等,稍后将投入整理和补充资料的阶段。出席会议的编纂团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数天的交流,对推进了下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
抢救本土民间艺术刻不容缓
李松总结,会议取得高效的成果,并指出抢救本土民间艺术的工作刻不容缓,该套文艺志书作为国家项目,澳门卷非常重要。他欣慰目前的进展良好,参与者都是怀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将老百姓在民间流行的文化进行梳理,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一项关乎文化传承的大任。他相信通过这项工程,一方面整理了文化资源,同时建立了研究团队。李松寄望各卷团队继续努力,完成重任。
据知,目前该套文艺志书已通过终审的有《民歌卷》、《故事卷》、《戏曲志》、《曲艺志》四卷;而《歌谣卷》及《谚语卷》已通过初审,预计本年将完成终审。其他卷本也按部就班地进行。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