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绿色论坛探讨热门环保议题


“2018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2018MIECF)绿色论坛今日举行第二日活动,共四个环节及一个特别环节。与会嘉宾分享了生态城市,绿色金融、绿色化工等环保项目的发展状况。全球气候变化世界权威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Ms. Christiana Figueres)在特别环节分享了对构建未来生态城市的看法,欧洲及泛珠三角区域的嘉宾则在泛珠三角区域环节进行交流。

在“可持续及具抵御能力的生态城市──机遇与挑战”环节中,於第一部分“由设计到现实-生态城市案例探究”担任主题演讲嘉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副调研员李君发表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说。李君在发言中指出,生态建设是根据资源环境禀赋,统筹规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实现两者内在统一。

李君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实践过程中,注重指标引领与均衡推进,主要有几方面特点,在指标方面要求完善的生态制度、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践行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在均衡发展方面,则要区域协同推进,帮助支持相对发展较慢的地区;注重指标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衔接;要求地方政府编制建设规划;强调城市与农村协同推进;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明确地方官员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注重公众参与等。

在同一环节中第二部分“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的关系”,担任主题演讲嘉宾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博士的发言以“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建设”为主题。他表示,中国正处於快速城市化时期,全球人口逾半居於城市,但城市面积占全球面积约3%,目前城市化问题对全球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城市生态学可以有助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及调控,是一门综合学科。

欧阳志云指出,城市作为复合生态系统,人工可作出改造,但始终不能离开自然的本体,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生态调节、文化服务及生活支持等功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城市和生态社区建设实践,应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减少碳放排。人要得到高效、和谐、健康的发展,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时,亦要保护自然,高效资源利用,兼顾当代及后代发展需求。

欧阳志云表示,国际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生态城市,目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建筑本身要注重生态,才可能构建生态城市,并要做好水管理、绿色设计、垃圾处理等工作。世界各地都有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但以中、小型城市为主,大城市涉更多因素,正在探索发展方向。展望未来,必须降低城市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同时要进行生态调查评估,优化发展格局,治理环境污染,提升生态功能,低碳绿色发展;亦应增强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以科技支撑生态城市建设。

同日上午亦举行由大会与澳门金融管理局合办的“绿色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环节,主题演讲嘉宾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博士表示,中国内地本身正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极需解决。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近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相关政策框架,其中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於2016年发布了《关於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2017年,国务院也指定了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当中包括了广东省。

马骏称,中国内地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透过提供激励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信贷产品。至目前为止,由地方政府发起或参与发起的绿色基金约50个,社会资本发起的绿色基金达到了200多个。在监管层面上,监管部门提出了建立覆盖所有上市公司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具体时间表。

观乎澳门的情况,马骏建议澳门也可研究发展绿色金融,如发行绿色债券。 他认为,随著中国与葡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澳门可抓住自身优势,成为葡语国家的绿色资本筹集平台。

同日下午,全球气候变化的世界权威、现任“气候和能源市长全球契约”副主席、曾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2010─2016)的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於特别环节中,分享对构建未来生态城市的看法。她表示,全球各地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此趋势不可逆转,需要很多基建支撑增长,同时要有前瞻性准备。其次是城镇化发展方面,去碳化已成趋势,碳排放大的工业亦逐步去碳化,由高碳社会走向低碳社会,逐步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中国内地近年投入大量资源发展电动车等环保项目,具很大潜力成为全球环保业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她认为,一个理想的生态城市应是一个更人性化和贴近大自然的城市,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个城市,令大型甚至巨型城市可以变成理想中的生态城市。每个城市都要有量身订造的规划,不可能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同。她希望在本世纪内,巨型城市和城市群可发展成负责任的城市,其中必须做到以电动车代替柴油车,清洁能源要同步发展,清洁电能的发电站要覆盖各地,建立有机城市,在交通、住房等各方面可融入大自然元素,建立绿色生活。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