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举行 “澳门学学科建设协调会议”

“澳門學學科建設協調會議”召開

澳门基金会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附设的澳门学专家小组,日前召开“澳门学学科建设协调会议”,围绕澳门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

为充实澳门学学科建设的力量,结合本地与外地研究力量以拓宽澳门学的研究视野,澳门基金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钱乘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综合编辑部主任路育松,以及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荣休主任李松列席会议,听取上述专家对澳门学学科建设今后发展路向的意见。

会议首先总结并反思过去近三十年来澳门学从学术概念到学科建设的过程,指出随著社会经济客观环境的变化,澳门学应以学科建设为契机,构建澳门本土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宏观叙述和解释体系,确立澳门的学术自主性,巩固澳门的学术话语权。

会议认为,在新时代下,澳门学的使命应该是建立正确的宏观历史叙述、科学研究和归纳澳门现状、高度提炼“澳门精神”的意义,以及推广澳门对话沟通的传统功能。

列席会议的三位著名学者均认同澳门在经历过政权交接到回归后的重大转型和发展之后,确实使澳门学的学科建设步入关键阶段,也认同澳门学的研究视野,应通过交叉学科相互审视的路径而达成。澳门学的研究视角不仅只有澳门的过去,也要拥抱澳门的现在和未来,力争突破,提炼澳“澳门精神”,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所贡献。三位学者同时就澳门学学科建设的原则、方向、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研究队伍的建设等发表意见。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席兼澳门学专家小组召集人吴志良指出,通过举行是次协调会议总结澳门学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并在重新出发的过程中,引导学术界能更坚实地走好、走稳澳门学学科建设的每一步。他强调,澳门学作为澳门的一面学术旗帜,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并为此提出对澳门学学科建设路向的七项愿景,包括树立澳门学的学术旗帜、制定澳门学学科建设的工作纲领、建立学科建设协调团队、整合学术资源、建设学术研究队伍、提升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展开一批具针对性的专题研究项目。

吴志良进一步指出,澳门学应该是澳门研究的核心,应该是从事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澳门研究人员的向心力所在。澳门学要承担促进人类进步和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亟需本地和外地学术界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会议尚讨论澳门学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部署,并同意今后将针对学术研讨会议的主题、研究项目的选定、研究成果的认定、激励措施、资源整合等展开工作。会议另同意争取尽早召开澳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通过严谨的学术探讨,架设奠定今后澳门学学科建设具体方向和路径的平台。

出席是次会议的澳门学专家小组成员尚包括:郝雨凡、叶农、田卫平、刘泽生、林广志、林发钦、娄胜华。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