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海事局与内港码头业界交流防洪排涝优化工程进展

海事局與內港碼頭業界交流防洪排澇優化工程進展

海事及水务局与澳门内港码头区域联谊会的相关人员今日举行了会议,介绍内港区防洪潮排涝优化措施的相关工作和最新进展,并互相交流意见。

政府有序推进内港防洪潮排涝优化方案

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表示,为了提高内港整体防洪及排涝能力,政府於去年9月委托科研单位在原有防洪设施的基础上,开展了“澳门内港防洪潮排涝优化及应急方案研究”,并於去年底完成,提出在内港沿线建造约1.5米高防洪墙,以及设置泵井加强排涝能力。科研单位经听取工务、民政部门及码头业界的意见后,於今年五月制定了工程施工初步设计方案,其后再因应工务及民政部门的意见和内港的实际情况,对方案作出了多次的优化和修改,并争取於年底交予工务局跟进工程的招标工作。

防洪墙方案定位为中期措施

根据最新的工程设计方案,由於内港的地质复杂且水土流失情况严重,防洪墙工程预计需要打一百多枝迷你桩以及进行灌浆防渗,因此迁移超过2公里的地下管线,加上工程期间需要作出临时交通安排,并需要协调及配合码头运作,因此施工时间须相应增加。另外,23至26号码头之间的防洪墙,亦须待民政总署於2021年完成内港北雨水泵站箱函渠建造工程后,才有条件开展建造工程。因此,内港防洪潮排涝优化方案将不能在短期内完成,须定位为结合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一并实施的中期方案。

改善堤岸设施减轻水浸影响

为减轻内港水浸的影响,经科研单位进一步研究分析后,可在现有见缝施堵的基础上实行改善措施,包括建议在内港沿岸现有的矮墙加装10多个单向退水拍门,当水退时会自动开启拍门排水,使风暴潮后内港的积水能更快地排走,基本上可达至街道积水与海面潮位同步消退。上述退水拍门争取於明年中完成。另外,局方将与民政部门就科研单位提出的改善建议作进一步沟通,以提高下水道的防倒灌能力,减少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

挖深内港无助解决水浸问题

对於有意见指应挖深内港以减少水浸情况,局方代表亦在会上作出了解释。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辖下的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专家以“天鸽”期间内港的水位及进潮量,透过实体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演算,结果显示,如进一步挖深内港,除了会使进潮量增加外,亦会改变进入洪湾水道和内港的潮水分流比例,使更多的潮水分流至内港,导致风暴潮和天文大潮时内港所增加的进潮量大於开挖量,反而使内港的水位不降反升,且开挖量越大,进潮量增幅越大。因此,挖深内港无助於降低风暴潮或天文大潮时的内港水位。

内港码头业界代表希望政府在制订方案时,除了进行专业研究和数据分析外,亦要考虑各码头的实际经营环境,以及施工前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尽量减低工程对业界的影响,同时亦希望各部门多了解业界的实务操作和诉求。针对现有“见缝施堵”防洪措施的实行方面,希望气象部门能尽早作出预警,让业界能提早做好防灾的准备。同时,内港各码头在风灾后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业界需要进行维修及优化工程,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加快工程的审批程序。黄穗文感谢业界的意见,并认为局方与码头业界的沟通机制畅顺,未来会继续透过会面、讲解会、现场视察等方式与业界沟通交流,务求尽快加强内港区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市民和业界的安全。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