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设两新基地推动科教 澳大鼓励新一代探索世界

澳大成立“澳门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

创新人才是推动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孕育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因此澳门大学早前成立“澳门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 ,培养本地新一代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素养,提升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澳大成立了“澳门中小学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促进全人教育,启发他们对人与社会的思考。

集合资源推动STEM教育

澳门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以澳大科学暨工程科普推广中心为核心,陆续推出一系列STEM教育计划,支持社区科学推广活动,为中学师生提供可持续培训。基地将透过与各界合作,推动澳门科普教育的发展。基地举办科普夏令营、潜能拓展计划和专题讲座,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和交流,目前全澳已有八、九成中学参与澳大举办的科普活动。作为“STEM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基地今年七至八月举办科普夏令营,分为土木工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四轴飞行器三维重构、无线科技研习、运输技术,以及数学与大数据等七大主题,吸引来自16间本地中学共150多名学生参与。

基地本年度推行“科普外展计划”。科技学院副院长、科学暨工程科普推广中心主任谭锦荣教授说,基地会将汽车改装成流动的趣味科学平台,到各间中小学与学生分享学习科学的乐趣。此外,基地还会开展“中学联络教授”项目,派出不同学科的教授与各间学校协调,协助中小学推广科普。基地亦定期举办 “教师创新培训工作坊”,由科技学院的教授介绍各自领域的新近研究与应用,拉近基地与中小学教师的联系。

在对外合作上,基地主动与海外的科普教育单位合作,开设各类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让中小学生接触各地学校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基地本月在澳大主办了“面向下一代的研究创新和STEM教育”国际研讨会,期间澳大与葡萄牙国家科学暨技术文化推广署探讨了双方在STEM教育计划的合作,期望开辧不同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构建葡语国家的科普平台。

全面启导推广人文社科

“澳门中小学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则由澳大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中葡双语教学暨培训中心及澳门研究中心组成。人文学院兼孔子学院院长靳洪刚教授说:“基地将帮助澳门的中、小学生从小就得到全人教育发展的机会,为国家以及澳门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做出贡献。” 其中孔子学院与中葡双语教学暨培训中心紧密合作,开展面向中小学师生的培训和活动,包括葡语、汉语课程、中葡艺术家讲座、中华文化和文学名人讲座等。

今年初,澳大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与多间学校签订协议,共建中国历史文化推广基地。中心又入校举办了30多场“中国历史文化名师名校系列讲座"、推出“澳门中小学生国家历史文化认知指数”、创办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新貌的《澳门少年报》,更以葡文和英文编撰中国历史文化儿童读物。中心主任郝雨凡教授说:“澳大拥有国际化的优秀师资队伍,除了做好相关学科的研究外,也应当对澳门年轻一代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一些作用。”

作为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的一员,澳门研究中心推出多个项目,向中小学生传播澳门知识。中心主任林玉凤教授说,中心将以30年来研究累积所得的澳门资料,创建一系列数据库,包括较为吸引中小学生昆虫学数据库,其中介绍“澳门细蚁”等本土昆虫物种。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