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中学生科创发明扬威“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创历届最佳

老柏生局长迎接学界代表队凯旋回澳 1

教育暨青年局一直致力培育本澳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于5月11日至19日组织学界代表队赴美国凤凰城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参赛的三项作品全部获奖,分别获得机械工程范畴三等奖、材料科学范畴四等奖及转译医学范畴专项奖,成绩为历届最佳。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奬赛”被喻为诺贝尔奖的摇篮,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学生科学竞赛,以“改变人类世界,紧贴世界先端,培育创新型人才”为理念。今届共有80个国家及地区约1,850名优秀学生汇聚美国鳯凰城参赛,获大奖赛一等及二等大奖得主的中学生姓名,将被国际天文学联盟用作小行星命名。学界代表队成员为本局主辨的“澳门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18”中,获得优异奖的7名学生及3名指导老师组成。本年学界代表队分别成功争取到3项作品参与竞赛,并分别获得以下奖项:

作品

学校

学生

奖项

模块化飞机综合维护平台

培正中学

李希怡、方澍

三等奖

基于昆虫翅膀微型分级孔洞结构的气敏传感器研究

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

钟正、林曼莉

四等奖

一个应用于食品安全及人体过敏反应分析的自动化微流控平台

培正中学

冯俊熙、许凯欣、梁颖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项奖

是次学界代表队在团长教育暨青年局厅长江毅,领队澳门工程师学会理事黄承发、副领队蔡嘉敏、导师闵好年、姚晓晖及林炎龙的带领下,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反映出教青局近年透过课程改革、落实基本学力要求等方面,已全面提升科学课程质量,同时藉着举办本地科普竞赛,并从中挑选出各项科普精英,推荐参加各项高水平的全国及国际赛事,成绩有目共睹。单以2018年计算,教青局及教育发展基金对科普活动的总投入超过1,550万澳门元,组织与资助的科普活动及比赛更超过34,000人次。

是次获三等奖的作品为培正中学-模块化飞机综合维护平台,其研究有助提升飞机检测的稳定性和减少所需的人手,避免忽略潜在的金属疲劳危害,提高航空安全性;获得四等奖的作品为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基于昆虫翅膀微型分级孔洞结构的气敏传感器研究,是针对空气污染而开发新型检测气体的气敏材料,对昆虫翅膀分级孔洞结构的气敏性能进行大量实验及研究的项目;而获专项奖的作品为培正中学另一队伍-一个应用于食品安全及人体过敏反应分析的自动化微流控平台,为一个个人化的过敏分析系统,透过生物检测及细胞培养技术,在微流控芯片组成的平台上建立了一套个人化的分析系统,可针对病人的需要,度身订造一个可以避免错误摄入致敏原的个人化装置。本届参赛作品涉及范畴广范,且各具启发性,展现澳门学生在科普研究上作出不同尝试和探索。

教青局自2011年开始透过组织澳门学界代表队赴美参赛,让学生藉着比赛与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互相交流,扩阔在科研上的世界视野,是次学界代表队成绩优秀,感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与本局合办“少年科技优材培养计划”,积极培育科普人才,并有頼各方单位的互相支持及配合,本局将继续推动多方面的政策支援,期望澳门的科普教育能更上一层楼。

查看图库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