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研发 “小分子光声探针"更有效评估失智症

澳大研发 “小分子光声探针"更有效评估失智症

澳门大学致力以科研成果推动健康,其最新研发 “小分子光声探针"能更准确、有效为“阿兹海默症"(俗称失智症)作药效评估。此技术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科团队研发,能穿越血脑障壁,检测脑组织里面的二价铜离子。透过分析脑部铜离子的状况,评估失智症药物筛选和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最近在国际着名刊物《Angew. Chem. Int. Ed.》刊登, 并获学术网《ChemistryViews》亮点评论。

多项研究表明,大脑中二价铜离子的富集与“阿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透过光声成像技术在脑部对二价铜离子进行成像,能为“阿兹海默症"的病理研究提供重要资讯。然而,目前光声探针的设计是通过增加“分子的p-共轭体系",使光声信号扩展到近红外区,但增加“共轭体系"同时导致分子量变大,不利于探针穿越血脑障壁。有见及此,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张宣军及其团队研发出一系列“小分子光声探针"(分子量小于440),能高选择性地结合二价铜离子形成自由基,并在近红外区显示强的光声信号,解决了分子量变大的忧虑。

澳大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盛宗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晶晶以及澳大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袁振等合作,将探针应用于活体内成像,首次实现了对患有“阿兹海默症"小鼠脑部里的二价铜离子进行光声成像,并发现病鼠脑部的铜离子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

此项技术突破不仅为“小分子光声探针"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更能进一步应用到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分析检测领域。同时,此技术也有助“阿兹海默症"分子层面上的研究,为“阿兹海默症"药物筛选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研究可浏览: https://doi.org/10.1002/anie.201904047;亮点评论:https://www.chemistryviews.org/details/ezine/11175574/Sounding_Out_Alzheimers_Disease.html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