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基会组文艺志书编纂会 审议三部志书获好评通过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编纂团队及总编辑部专家

由澳门基金会与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下称“中心”)共同启动的“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大型项目已经历七年,通过组织专家和发动民间力量,就澳门民间音乐、舞蹈、文学等范畴进行挖掘、整理和纪录,并编纂出版。为推动项目的进展,主办方于1月11至15日在澳基会举办审稿会议,就《曲艺音乐集成》进行终审,以及对《戏曲音乐集成》和《舞蹈卷》进行初审,各卷均顺利获得通过。

文化整理运动

出席会议的有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中心”原副主任张刚,以及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总编辑部的指导专家黄俊兰、周青青、刘文峰、海震、李心、朱飞跃、梁力生、杨明敬,澳门专家邱子维、冯汉祥,还有各卷团队负责人︰《曲艺音乐集成》及《戏曲音乐集成》卷的沈秉和、程美宝、谢少聪,《舞蹈卷》的邓锦嫦、关伟铭,连同编纂团队成员、“中心”及澳基会人员约四十人出席了会议。

吴志良介绍,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为国家项目,要求严谨,“澳门卷”按照志书的体例进行编纂,每卷均进行二审程序。他认为这是澳门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民间文化整理运动,首次对地方文化进行规范的整理和科学的呈现,让市民大众认识和理解,并参与其中。他特别感谢所有参与工作的专家及团队成员,不辞劳苦地全面搜寻小城的民间艺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具有崇高的使命感。他强调志书的工作意义重大,澳基会很荣幸能接受委托,组织和协调此重任;并表示志书的成果固然重要,然而编纂过程也别具意义,在项目启动以来,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其中,对大众明确自身文化尤为重要。

曲艺及戏曲音乐编纂获好评

审稿会议上,沈秉和、程美宝,及谢少聪介绍了《曲艺音乐集成》的最终编纂成果,梳理了澳门曲艺音乐的源流、发展和现状,以及突出澳门本地曲艺音乐的艺术特色。同时对以粤曲为主的四个曲种音乐结构、演唱及伴奏方式作了详尽的说明。黄俊兰总结,编审委员会认为该卷资料非常丰富、内容翔实、符合澳门客观现实,而且表述清晰,行文流畅,全卷收入四个曲种的基本唱腔41首及常用锣鼓谱资料,记谱基本准确,还有约90位演员人物介绍,反映了澳门曲艺音乐的总体面貌。

同样由该团队负责的《戏曲音乐集成》也通过了初审,团队成员经过深入田野考察,挖掘澳门的民间戏曲素材,包括神功戏、古腔唱曲,以及曾经在澳门演出的剧团戏班资料等。张刚指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初步成果显着,将澳门戏曲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综合记录和分析,紧扣地方特色,内容接地气,从民间艺术反映了澳门融和交流的社会现象。

民间舞蹈显小城特色

会议同时对《舞蹈卷》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审阅和讨论,评委对初审稿予以充份的肯定,认为稿本梳理了澳门四个主要的民间舞种,分别是醉龙舞、狮舞、龙舞,以及土风舞,内容合理,实事求是。《舞蹈卷》负责人邓锦嫦及关伟铭介绍,团队对各舞种的相关历史、生存环境、传承发展、社会组织等进行全面编纂,同时采访了相关表演者和团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就各舞种的步法、人物、服饰等进行拍摄、纪录和描述。梁力生认为,该团队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人士,将具有农耕文化的舞蹈呈现于迈向国际化的都市中,别具特色和意义。他期望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校对、丰富图片资料等工作。

吴志良总结指,会议取得高效的成果,并认为抢救地方民间艺术的工作刻不容缓,该套文艺志书作为国家项目,澳门卷非常重要。他介绍目前整套文艺志书进展良好,已出版的有《戏曲志》,进行了终审的有《民歌卷》、《故事卷》、《曲艺志》、《谚语卷》、《歌谣卷》、《曲艺音乐集成》,而《戏曲音乐集成》、《舞蹈卷》已通过初审,预计本年将完成终审。他欣慰整套文艺志书按部就班地推进。

与会者就编纂体例和下阶段进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均认为编纂成果保存地方特色和时代背景、人文风貌,可谓时代责任。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