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二○二○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三、2020年施政重点 (1)


(一)抗疫情保稳定,疫后提振经济

因应疫情冲击,发挥财政调节手段的作用,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开支,减税费,扩投资,以实现“保就业、稳经济、顾民生”的目标。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依法适度动用财政储备。因此,今年将是回归以来第一个赤字财政预算的年度。政府应对疫情的相关开支将超过500亿澳门元。

在抗疫期间,通过增加财政开支和减免税费等措施,协助企业和雇员渡过疫情难关,保存市场主体的元气和活力。当疫情稍为缓和后,政府加快审批200多项与民生和市政相关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使受疫情影响的本地中小型建筑公司及雇员能尽快复工。同时,推出“街区美化支援工程”,创造就业机会。

为促进经济复苏,疫后提振经济,着力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适度加大公共投资。重点加强城市交通、公屋、政府设施等工程建设。澳氹第四条跨海通道将动工兴建。开展轻轨东线建设方案咨询,尽快启动连接氹仔E区经过隧道至A区轻轨线的设计论证工作,与横琴口岸接驳的轻轨线工程在完成设计后将尽快展开施工程序,石排湾线主体工程将尽快招标后动工,妈阁站工程进入结构施工阶段。A区B4、B9和B10经屋地段开始进行招标施工建设。加快进行A区详细规划,根据原功能规划进行公屋设计及施工,并展开道路网及共用管道的施工设计及招标后施工。加快推进都市更新进程,黑沙环P地段置换房屋和暂住房屋及相关基建工程尽快开始施工。山顶医院公共卫生专科大楼上盖工程及海关总部大楼的招标施工已经展开,治安警察总局大楼与特警队大楼招标后即开始施工。开展氹仔客运码头部分设施改建为第二候机楼的工程,减少原机场超负荷的状况而有效利用氹仔客运码头的功能,并将有序展开氹仔码头发展成船运、空运、直升机运输的综合体的工程,以配合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澳门城市总体规划于今年内进行社会咨询工作,而根据总体规划编制的专业意见,对政府办公用地及澳门未来商业圈的发展进行总体研究,待总体规划通过后再推进相关建设工作。启动三级法院大楼设计工作。

二是推动综合旅游休闲业复苏。博彩旅游业受疫情冲击和影响最大,进而影响相关行业。“一业兴,百业旺”,加强协助博彩旅游业渡过疫情难关,继而恢复游客正常来澳,恢复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当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在主要客源市场,特别是邻近地区加强旅游推广,推出旅游鼓励计划,拓展客源。将旅游局纳入经济财政范畴,更好地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适当时候请求中央政府恢复内地赴澳旅游签注审批,增加自由行城市,并与广东省协商放宽广东居民赴澳旅游签注政策,恢复旅游业发展。在疫情基本稳定而内地赴澳签注尚未恢复之前,推行澳门居民“本地游”和“横琴及邻近地区游”等旅游活动计划,加深澳门居民对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和景点以及横琴的认知。增加举办节庆盛事,推行有关奖励措施,鼓励邻近地区居民来澳旅游和消费,特别是鼓励留澳过夜消费。逐步恢复澳门旅游业的活力,维持导游、司机及相关就业人员的生计。

三是鼓励私人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主动“走出去”推介澳门的优势,做好项目推介,引进符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支持有意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地企业在澳门设立境外总部。对有利于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项目,在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完善营商环境,加强跨部门招商引资协调工作,让外资“想进来、落户快、留得住”。同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私人投资。政府加快私人投资项目和工程的审批工作,并予以积极的配合。

四是扶助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本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经济适度多元、提振经济活力、优化就业结构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鉴于疫情对中小企业冲击和影响较大,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加大力度予以扶持。透过调整“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和“中小企业专项信用保证计划”,修改“中小企业援助计划”和推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息补贴计划”,以及系列减免税费措施,纾缓中小企业困难,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并在疫情后尽快恢复发展。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证照申请手续,优化外地雇员审批工作,切实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的困难。推动中小企业与博企及大型企业“以大带小”协同发展。配合商界研究设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协助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业务,推进电子支付普及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支持企业自创和推广“澳门品牌”。同时,也期望企业面对逆境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提升竞争力。

(二)推进行政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我们将坚定而有序地推进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设,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进与“一国两制”实践相适应的特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政府管治效能和服务水平。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廉洁、高效、便民、便商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其核心是提升公共行政效率,切实增强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一切以市民利益为依归”的理念,端正服务态度,摒弃官僚作风。

宪制问题是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设中的根本问题。我们将广泛听取意见,凝聚社会共识,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共同宪制基础,深入务实推进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设。

公共行政改革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翻来覆去的部门分分合合,而必须进行部门功能性的整合,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运用大数据,打造“数字政府”。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按照“先立后破”的策略,以“整体性、精准性和稳妥性”为原则,加强公共行政改革顶层设计,制定整体改革规划。近期改革的重点是:理顺公共行政授权体制,完善政府组织法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不同层级的部门职权;加强司级机构决策和监督职能,优化部门架构设置,考虑先行整合经济、旅游、教育、新闻等部门;强化和改善跨部门合作机制,提升跨部门合作成效,建设有效的政务协作制度,对于跨部门的重大事项,透过行政长官与司长的政务会议协调解决;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明确公共部门及相关领导的权责,构建可操作的官员问责制度;优化公职招聘制度,全面改革公务人员的入职招聘流程,逐步建立既有效率又能保障质量的公职招聘制度;提升公务人员培训成效。利用大学的教学资源,为公务人员开办具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增强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探索实施公共部门领导和主管横向调动机制,建立适应性强和高效精干的施政团队;完善咨询机制及其组织体系,提升社会参与度和政策咨询成效,充分发挥社团在特区治理中的作用。推进政府基金和公共资本企业机构的优化整合。

推进澳门特区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法律理论研究,完善法律位阶制度。完善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在特区的实施机制。以政策为导向,完善立法统筹机制建设,加强立法规划,改进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深化法律改革,优先制定和修改与经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拓展对外司法互助工作,推进区际及国际法务合作,加强粤港澳公共法律服务合作。维护司法独立,优化司法官培训机制,促进司法效率不断提升。

加强公帑监管。第五届政府在就职之日就设立了“公共资产监督规划办公室”,加强对公共资本企业和自治基金的监督,以确保公共资产的安全与效益,促进公共财政投资的保值与增值。研究制定优化基金资助审批制度的相关法规等,启动公共资本企业法律制度的草拟工作,务求公帑运用和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精准纾解民困,切实改善民生

政府在延续原有惠民措施的同时,将根据相关机制,对金额作出相应的调升。政府因应疫情有序采取系列纾缓民困措施。2020年度现金分享计划提前于今年4月份实施;调升2018年职业税退税百分比及金额上限,提高本年度职业税可课税收益的固定扣减比例至30%,豁免居民拥有的居住用途不动产2019年的房屋税;补贴全澳居民住宅今年3月至5月的水电费,在本年度医疗补贴计划中,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多发1次600澳门元医疗券,对获得社会工作局经济援助的弱势家庭多发2个月援助金。向每名居民分两期发放共8,000澳门元的消费补贴,纾缓居民疫情困难,促进本地消费。之后再视乎疫情发展情况,考虑是否再采取相关措施。

因疫情在全球扩散,邻近地区出入境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导致本澳经济和居民生活深受影响。为此,政府透过澳门基金会设立一项100亿澳门元的抗疫援助专项基金,对受疫情影响而在生活或经营上有困难的澳门居民、雇员和企业提供援助。

与此同时,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致力解决居民普遍关心的住房、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持续优化民生建设工作。

加快公共房屋建设,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加快公共房屋审批和兴建,以增加供应量。根据实际需要推出经屋供应,落实新城A区公屋建设,其中B4、B9 和B10地段3,011个经屋单位将动工兴建,继续推进慕拉士社屋、台山社屋、望厦社屋工程,伟龙地段第一期公屋开始进行设计。合理构建置业阶梯,回应不同收入居民,特别是“夹心阶层”、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夹心阶层住房定义交予社会进行公开咨询后进入专项法律起草工作。长者公寓进入研究设计阶段,并开展研究专项法律的起草工作。根据首轮咨询的意见,尽快完善都更法律草案,并尽快提交立法会审议。尽快完成修订《经济房屋法》,经屋始终保持经屋的性质和用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内部和对外交通网络,缓解“出行难”的问题。落实“公交优先”政策,解决巴士合同到期问题,优化的士运营管理。加快推进轻轨建设,完善轻轨与巴士相辅相成的集体运输系统。逐步构建无障碍及便捷的步行环境,鼓励步行和绿色出行。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优化医疗卫生制度,加强政府医院与民间医疗机构合作,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培养医护人才,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快离岛综合医院建设,下半年启用下环卫生中心。协助合资格的本澳居民加入内地医保。

致力透过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优化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中央公积金制度逐步由非强制性向强制性过渡,妥善运用公共财政盈余,确保社会保障基金长远稳健运作。

在增加对长者支援和照顾的同时,加强研究和筹划应对人口老化问题的政策措施。筹设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及失智症综合服务中心,增设长者日间中心,优化独居长者支援服务,研究建设针对有一定经济条件而需要得到照顾的老年人的长者公寓。

优化康复政策,推广社区共融。支持残疾人士进修和就业,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行照顾者津贴先行先试计划,支援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加强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推动落实家庭友善政策,强化跨代共融的家庭关系,让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积极协助妇女发展。

加快修订和制订劳动法律,依法保障本地雇员权益,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透过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因应疫情采取措施,保障雇员基本生活。有效开展“带津培训”和“以工代赈”计划,向受疫情影响而过剩的人资提供“在职培训”。完善外雇退场机制,切实保障本地居民就业权益。加强统筹和完善职业培训,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成效,鼓励居民考取技能证照,提高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本地雇员优先就业及向上流动。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