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2019年空气质素报告发布


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监测网络)今日(7月30日)发布2019年监测报告,报告反映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近年的空气质素持续改善。

整体来说,粤港澳推行的减排措施已逐步改善珠三角区域的整体空气质素。监测网络于2005年11月启动。与2006年相比,2019年录得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年均值分别下降84%、37%和29%。虽然一氧化碳和细颗粒物两个监测因子在2014年9月才加入网络体系,但2019年一氧化碳和细颗粒物的年平均值相比2015年也分别下降了4%和14%。另外,2019年的臭氧浓度年均值则较2006年高36%,反映区内的光化学污染尚待改善。上述六种空气污染物自2006年起的年均值见附表。

为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素,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一直致力减少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排放。粤港两地政府正进行《2020年后区域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浓度水平研究》,以制订直至2030年的减排目标。此外,粤港澳三地政府将开展为期3年(2021至2023年)的《大湾区光化学臭氧污染及区域和跨区域传输特征研究》,加强了解大湾区内臭氧前驱物的来源、臭氧的成因、以及区域和跨区域传输的特性。

香港落实了多项涵盖海陆交通、发电厂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管制措施,以持续改善空气质素。在车辆排放方面,香港按车辆类型分阶段把首次登记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收紧至欧盟六期,并会继续淘汰老旧柴油商业车辆;使用路边遥测设备加强管制汽油和石油气车的排放;及鼓励使用电动车辆等。在船舶排放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实施管制措施,规定船舶使用低硫燃料。香港亦会增加使用天然气发电和推动本地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继续逐步收紧发电厂的排放总量上限。此外,新核准的非道路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已逐步收紧至欧盟六期,与新登记道路车辆的排放标准看齐。

广东省在2018年发布《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印发实施《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深化工业源治理;加强移动源治理和面源综合防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及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新受理的环评建设项目(包括钢铁、石化、水泥行业)必须符合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省销售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全面推进公交电动化,实施「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联合督查,指导重点监管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工作。

澳门按照《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施政方针的相关工作,从移动及固定空气污染源方面推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推动天然气的使用及相关设施建设;提升新进口车排放标准至欧盟六期;优化在用车辆排放标准;淘汰高污染二冲程摩托车;推广新能源车辆;提升车用油品标准至欧盟五期;规定燃料加注站(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以及制订了污水厂、化工制药业、储油库及发电厂等重大固定空气污染源排放标准等。

监测网络由位于广东省、香港和澳门共23个空气监测站组成,监测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香港环境保护署、澳门环境保护局以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分别负责三地监测子站的协调、管理和运作,并继续每年公布珠三角地区的监测结果及长期趋势分析,和每季度发布监测数据的统计概要。公众可以登入「粤港澳区域空气质量实况发布平台」的网页(https://113.108.142.147:20047),或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gdee.gd.gov.cn)、香港环境保护署(www.epd.gov.hk)、澳门环境保护局(www.dspa.gov.mo)或地球物理暨气象局(www.smg.gov.mo)的网页,获取有关年度报告及季度统计概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