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司崔世安司长和教育暨青年局苏朝晖局长於6月2日下午接见了新澳门学社代表,就促进本澳非高等教育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倾听市民意见 落实教育改革 会晤后,苏朝晖局长表示,特区政府於2003年6月开始,展开了教育制度修改建议的广泛谘询,共收集并听取了一千多项意见。特区政府将继续秉承“教育机会均等”和“尊重并确保教与学的自由”的原则,确保所有居民享有通过教育获得发展的机会,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更有力的财政保障,藉以落实“以优质教育创造优质生活”的施政理念。 加大教育投入 提升教育质素 苏朝晖局长又提到,在本年三月份的教育委员会上已提出,特区政府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免费教育津贴、学费津贴和教师津贴,与会者一致认为,教育资源的投入,应以提升教育质素为前提。而就免费教育议题,教育委员会早前已达成共识,免费教育阶段的延伸,优先面向幼儿教育阶段,希望透过降低班内学生人数,提高师班比和师生比,优化教与学的条件,来达致教育质素的提升。基於免费教育的实施范围受现行第11/91/M号「澳门教育制度」法律所规范,因此,若有需要对免费教育的实施范围作出调整或延伸,须先修订「澳门教育制度」法律,这个情况,崔世安司长四月份在教委会全体大会以及在立法会上已明确申明。 优先发展幼儿教育 有序完善免费教育 特区政府未来将在优先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发展免费教育政策。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获得稳固发展、财政资源和其他条件配合的同时,特区政府亦非常关心就读各教育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负担,将会采取措施加以辅助。正如崔世安司长在四月的立法会上,除了重申上述理念外,亦呼吁全社会和广大市民,以整体的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澳门非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全力支援高中经济困难学生 现行的十年免费教育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一直主动倾听社会各界声音,重视解决高中生的就学困难。从现有情况看,澳门高中学生离校的主要原因并非“无钱”读书,而是“学习成绩差”或“无心向学”。免费教育的意义,不单只在政府代替学生家长缴付学费,最重要的是,资源投放下可以达到教育质素的提升。当然,特区政府会照顾经济有困难的家庭,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费用作适当的支援。因此,特区政府采取“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广受市民关注的问题。 关注学生发展 提供多元化课程 现阶段的做法是,特区政府一方面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津贴,使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离校;另一方面则透过各项教育手段,例如加强学生辅导、优化学校教育资助计划、校本培训资助计划以及优化学校环境等措施,并在今年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给予资助鼓励开办有关课程,让多元化的课程提供学生有更适性的选择,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功感。 最后,苏朝晖局长表示,教育委员会将於6月10日举行全体会议,若《澳门特别行政区非高等教育制度(法案)》取得共识时,将开启立法程序,随后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免费教育的延伸等,特区政府将有序地依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