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二○二一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三、二○二一年施政重点 (2)


(六)育才引才并举兴澳建澳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加强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要实施更加开放和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符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贯彻“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理念,致力推动人才培育及青年工作,制订《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及《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逐步推行相关规划和政策。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持续支持非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教育公帑开支的管理,保障其合理与有效使用。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落实《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部署高等院校短中期扩招工作,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支持院校透过对外合作推动科研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联合实验室,务实有序推动高等教育研发成果产业化和大学产业园建设。

利用澳门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和葡语教育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发挥澳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和“中葡双语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和中葡双语高端人才。

发挥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的功能,整合社区、历史和爱国教育的资源,进一步加强爱国爱澳教育,培养学生及青少年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政策,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制订澳门人才发展总体战略及人才引进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人才回流政策,启动新一轮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公平、公开的人才评分制度和评审工作机制。

加强青年工作。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发展,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协助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就业、交流和生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七)推进智慧宜居城市建设

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通关、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创造条件。

2021年将公布《澳门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陆续有序开展各个功能分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新城A区各地块的规划条件图,展开该区经济房屋和社会房屋与道路等基础建设的图则设计招标及建造工作。有序推进都市更新,加快《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立法工作。

落实海陆空交通统筹发展策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澳氹跨海交通,分阶段开展澳氹第四条跨海通道周边路网工程。开展澳氹第五条跨海通道的专题研究及后续工作。

开展《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研究工作。有效监管两间巴士公司履行新的批给合同。完善巴士路线网络,重整、合并部分巴士路线,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受疫情影响,原定2020年投入服务的100部特别的士,延后至2021年8月投入服务。加强对公共停车场的巡查和规范管理。逐步构建无障碍及便捷的步行环境,鼓励绿色出行。

总结轻轨氹仔线运营经验与不足,优化软硬件设施,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轻轨公共客运服务。2021年下半年确定轻轨东线路线方案。

订立澳门航空运输市场新的准入制度,争取2021年进入立法程序。

继续研究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及海域规划,有序推进《海域使用法》的立法工作,修订《海上客运》行政法规。加强海域管理和利用,为澳门居民拓展生活和发展空间。

加强防灾抗灾工作。持续推进一系列防洪排涝计划,完善内港水患治理机制。2021年完成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司打口排涝工程争取明年动工。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预计可于2021年雨季前竣工投入运作。完成内港挡潮闸工程仿真验证总结报告,启动后续工作。

加大力度推进环保减废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完成《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建筑废料管理制度》于2021年生效,将规范堆填区的使用和收费制度,加强对非法弃置建筑废料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进一步推动限塑,制订限制发泡胶餐具进口的有关规定。推动厨余减量及回收。

完成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的优化工程。开展路环污水处理厂升级工程,以及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污水处理厂建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完成鸭涌河首阶段整治工程。

推进石排湾净水厂设备安装和试运行。兴建氹仔与澳门半岛之间的过海天然气供气管道。完成第三条高压输电通道变电站的建造工程,争取2022年上半年投入运作。

善用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配合社区经济发展,扩大居民休憩空间。

加强市政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分阶段构建路环环岛休闲步道。开辟新的步行径,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绿色的步行环境。

(八)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有序推进“一基地”建设,设立“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委员会”,规划、组织、协调及推动有关工作。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并存的优势,强化“人文澳门”形象,深化“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举办好“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1”,拓展国际人文交往。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化基因库。开展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线上宣传推广及教育工作。加强推动文化遗产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提高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推进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立法工作。

善用空间资源,建设多功能文化设施。丰富线上资源,推广全民阅读。

合并文化基金与文化产业基金,优化资助制度,鼓励本地文艺创作,打造精品艺文项目,扶持艺术人才,推动艺团专业化发展。落实澳门文化中心黑盒子剧场建设,为文艺界提供更多活动空间。

支持体育事业发展,坚持大众体育及竞技体育并重,加强培养青年体育人才,支持澳门运动员参与国际性赛事。对部分体育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及优化,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九)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落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强化执法力量。推进澳门特区保密制度的法案草拟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政社合作协调,巩固爱国爱澳社会政治基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渗透和干扰,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特区大局稳定,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持续开展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提升普法效果。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特区发展中的问题和难题,推进法治化治理。

强化社会对选举制度的认识及廉洁选举的意识,确保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廉洁的环境下进行。

提升执法能力,促进民防创新。加大科技强警,持续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运用海上智慧监控,实行新型岸巡模式,增强海上执法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网络风险。与内地及周边地区加强联防联控,强化区域警务联防合作机制。透过“大湾区警务协作机制”,高效打击跨境犯罪,维护特区良好治安局面。

(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十四五”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澳门将把握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

特区政府将与广东省及珠海市共同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做好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做好深度合作区方案的落实工作。用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打造结合“两制”优势、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服务国家开放的创新合作区。

深化与横琴在旅游、科创、民生等各领域的合作。带动业界开发更多“澳门-横琴”旅游路线,探索开发中医养生和大健康服务的旅游产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延伸至横琴。加快建设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有序落实相关社会服务的配套安排,持续推进两地各项合作工作。

务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配合内地与澳门贸易“单一窗口”报关机制,有效实施粤澳海关“跨境一锁”计划,提高整体通关效率。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员流动。逐步完善澳门单牌机动车入出横琴的政策措施。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第二阶段部分区域,包括客货车、随车人员通道,以及澳门大学通往横琴新口岸通道桥等区域将于2021年底开通。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将于2021年启用。研究推动澳门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入广东行驶,进一步便利澳门居民进出内地。

完善便利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的政策措施。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拓宽职业技能鉴定“一试三证”的职业范围,增加澳门居民在大湾区的执业选择。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地区的消费维权合作。

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持续监管“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运作情况。完善本地货币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的稳健发展。鼓励内地金融保险机构以澳门为区域总部,拓展葡语国家市场业务。鼓励大湾区企业来澳发行债劵,落实跨境双向“理财通”试点,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实现澳门与内地理财产品市场的互联互通,助力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和使用。

建立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吸引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落户澳门,推动澳门科研机构仪器设备免征关税进入大湾区内地九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研究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澳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

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打造好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等重点平台。继续落实《关于支持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积极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高级别活动。落实财政储备与丝路基金联合投资平台-莲花基金的投资。发挥澳门侨界的桥梁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合作关系。争取与更多葡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税收协定,办好“一带一路”澳门税务学院。

务实推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全力配合办好第六届中葡论坛部长级会议。完善和充实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澳门中葡平台作用,促进中葡经贸文化合作与交流,助力国家新发展格局下的对外开放。

务实开展并稳步推进与内地其他省区、香港特区及台湾地区在文化、旅游、经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与泛珠各兄弟省区加强在经贸、旅游、中医药、会展等方面的合作,并携手拓展葡语国家和欧盟市场。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