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流行性脑膜炎最新情况及预防指引


自去年12月至今,中国安徵省和邻近省市,陆续出现流行性脑膜炎(简称 “流脑”)个案,传出有流脑疫情的地区包括安徽芜湖、滁州、安庆、巢湖、合肥等地。根据中国卫生部消息,至1月30日18时为至,安徽省累计的报告病例共62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4例),16人死亡,最先在学校开始流行,其后陆续出现散发病例。本次流脑局部流行的特徵为多点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3-18岁之间,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占总发病数的77%。元凶主要是C型脑膜炎双球菌,是近年才发现报告的菌群。 根据中国卫生部在1月31日发布的紧急通知,自去年11月至本年1月30日,全国报告的流脑病例为546例,仅1月份全国报告的病例达258例,死亡16例,发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94例。其中发病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及四川。广东方面,目前报告的病例只时散发零星个案,未见有爆发的迹象。 去年年底,菲律宾碧瑶亦曾出现小规模的爆发,自去年10月至本年1月28日,报告病例共98例,32人死亡。 自1988年以来,澳门仅曾於2001年记录到一例B群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个案。本澳的疾病监测系统一直对流行性脑膜炎持续地监测,因应当前内地情况,卫生局将向医院前线医务人员发出指引,以便切实做好病例早期发现和隔离管理工作;同时,持续加强和内地卫生部门的信息交流,密切监控邻近地区的疫情进展,随时调整各项防疫策略和措施。虽然邻近地区目前未有爆发迹象,考虑到疫情有可能进一步扩展,卫生局正以紧急程序购置一批疫苗备用。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一般可表现为脑膜炎,或无脑膜炎的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包括A,B,C,W-135,X,Y,Z 的等血清群,血清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即对一种血清群的免疫力不能预防另一种血清群的感染。大流行多由A 、B或C群引起,其中又以A群引起的最常见,过往中国90%以上的流脑病例是由A群脑脑膜炎球菌引起。非洲亚撒哈拉地区被称为流脑带,经常出现流脑大流行。本病潜伏期约3-4天(可短至2天或长至10天)。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的口咽分泌物传播。多数受感染者的感染只局限於鼻咽部,可完全无症状或只有类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少数人会出现急起的发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及呕吐,并可迅速发展为全身性紫癜、休克及死亡。流脑多在冬季多见,各年龄组的人士均易感,每次流行或爆发时的年龄分布可能不同。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疫苗包括可预防A,C血清群的二价多糖疫苗和可预防A,C,Y,W-135的四价疫苗,以及可预防C血清群的结合疫苗。 因本澳近年罕见本病,所以防疫接种计划并没有包括脑膜炎球菌疫苗。在此情况下,大部份本澳市民对流行性脑膜炎应不具有免疫能力,因此,卫生局特此呼吁市民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工作和生活场所过度挤迫;
--勤洗手,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并小心处理分泌物;
--均衡饮食,避免吸烟,经常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
--如有发热,或伴有头痛、皮疹等,应即就诊;患病儿童应暂停上学或到托儿所;如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意识改变等,应即到医院急诊;
--如需前往流行地区,应避免在人多挤迫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停留,和避免接触患病人士。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