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脑膜炎球菌感染及其预防简介


脑膜炎球菌感染可表现为脑膜炎,或无脑膜炎的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包括A,B,C,W-135,X,Y,Z 的等血清群,血清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即对一种血清群的免疫力不能预防另一种血清群的感染。大流行多由A 、B或C群引起,其中又以A群引起的最常见。非洲亚撒哈拉地区被称为流脑带,经常出现流脑大流行。
潜服期约3-4天(可短至2天或长至10天)。本病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患者或健康携带者的口咽分泌物传播。病人或携带者的传染性可一直维持到鼻咽分泌物中病原菌消失为止。 多数受感染者的感染者只局限於鼻咽部,可完全无症状或只有类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少数人会出现急起的发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及呕吐,并可迅速发展为全身性紫癜、休克及死亡。流脑多在冬季多见,各年龄组的人士均易感,每次流行或爆发时的年龄分布可能不同。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疫苗包括可预防A,C血清群的二价多糖疫苗和可预防A,C,Y,W-135的四价疫苗,以及可预防C血清群的结合疫苗。由於流脑疫苗接种后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要反复接种,且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免疫反应较差,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只针对特定高危人群(如入伍的士兵,新入学的大学生等)进行接种,以及面临爆发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接种。 澳门近年记录到的脑膜炎球菌感染个案是在2001年,一名20多岁女性患B群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死亡。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的针对B群脑膜炎球菌的疫苗。菲律宾碧瑶最近发生的流行性脑膜炎小规模爆发的情况,目前尚未知悉涉及的血清群。市民可采取下列措施,减少发病的机会。 预防流行性脑膜炎措施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工作和生活场所过度挤迫;
- 勤洗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洁;
- 均衡饮食,避免吸烟,经常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
- 咳嗽,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并小心处理分泌物;
- 在流行地区和流行期间避免在人多挤迫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停留;
- 前往流行地区时应避免和当地人士密切接触
- 前往非洲等流行地区或前往参加大规模宗教朝圣活动前应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