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多项中药研究获奖

余华(中)、赵明明(右一)、令狐克刚(右二)和熊世航(左二)。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多项研究成果于“第四届医药与食品中植物化学物质国际研讨会(4-ISPMF)”上脱颖而出,获颁“最佳博士生论坛奖”、“最佳硕士生报告奖”及“最佳壁报奖”3个奖项。

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科学与天然产物研究领域70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最佳博士生论坛奖”的得奖者有4名,由马来西亚、印度、纽西兰、西班牙、芬兰、智利、义大利、中国内地和澳门的参赛博士研究生中选出;8名最佳硕士生报告奖于24名硕士研究生中选出;8项最佳海报奖则在参展的110份海报中产生。

获“最佳博士生论坛奖”的澳大博士研究生令狐克刚(澳大余华助理教授课题组)的演讲题目为“中药豨莶通过抑制多靶点介导的滑膜增生及炎症反应有效减轻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该研究属于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多基原中药材质量评价”范畴,采用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细胞药效学、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策略,对抗风湿中药材豨莶草的3个基原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比较,为进一步完善多基原中药材豨莶草的质量标准并指导其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获“最佳硕士生报告奖”的澳大硕士研究生熊世航(澳大余华助理教授课题组)则针对中西药联合用药中的安全性问题,报告了“合用甘草酸对甲氨蝶呤的药动学及肝毒性的影响”。甲氨蝶呤作为临床治疗类风湿的一线治疗药物,其潜在的肝脏毒性不容忽视。该项研究从生物药剂学及毒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甘草酸(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甲氨蝶呤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及改善其导致肝脏毒性的效果,为临床联合使用甲氨喋呤和甘草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获“最佳壁报奖”的澳大博士研究生缪龄超在成功建立的高糖以及地塞米松诱导的HepG-2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上,通过一系列药理实验,研究了6种黄酮物质(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素、黄芩苷、牡荆素以及异红草素)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病理的缓解和改善作用,并深入探究其药理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HepG-2细胞对这6种黄酮代谢情况,以寻求找到方法以改善生物利用度来达到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活性的目的。

第四届医药与食品中植物化学物质国际研讨会(4-ISPMF)由国际饮食营养与安全协会(IADNS)、欧洲植物化学学会(PSE)和亚洲植物化学学会(PSA)主办,并由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和维戈大学联合承办。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举办,以大会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及壁报形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展示。是次大会让与会者分享和深入瞭解全球在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功能食品及相关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