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轻轨系统预计2011年投入运作


特区政府今(13)日公布轻轨捷运集体运输系统首期优化方案,根据规划轻轨首期方案全长20公里,共设有23个车站,总投资约42亿澳门币,预计可於2011年底竣工投入运作。 建设发展办公室表示,轻轨系统的建立将有助提升本澳旅游接待能力,促进与珠三角地区的融合,以及回应社会和经济的急速发展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逐步建立,将可促使其他个人交通工具转变为辅助模式,从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乘客的总量,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优化方案具成熟条件
轻轨研究计划於2003年开始提出初步方案,期间经历了三次修订和谘询。建设发展办公室表示,首期优化方案是一个务实可行,兼顾本地实际交通情况的方案,在进行推介谘询的一个半月后,争取得到社会共识下,尽快审议落实定案,并期望在2008年中旬进行国际招标及施工,预计可於2011年年底竣工投入运作。 首期建议选线设计,建设发展办公室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主要口岸(澳门国际机场、港澳码头)、居民及就业人口的分布、居民及旅客需求以及客观环境和工程可行性等。轻轨首期建设起点由关闸口岸至终点氹仔北安客运码头,途经人口密集的北区、外港码头、旅游景区、市中心商业区、机场、路氹城等地点,是连接澳门与离岛的重要交通走线。 施工与环境和谐发展
首期优化方案将建议引进架空轻轨系统,此系统对比地底隧道、地面或架空单轨的模式,架空轻轨其优点在於施工技术较简单、工期较短、建造及营运成本较低、对路面交通及居民商户的影响较小等。另外,考虑到施工期间的影响,政府会深化规划沿线环评的准备工作,研究轨道交通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相互协调,减低对居民居住和出行的各种干扰。 轻轨将照顾到不同需要的人士,是一个无障碍系统,相比其他交通方式,其优势主要在於运量大、准时、速度高、占用地面空间小、清洁环保,特别在道路网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系统更能突显它的作用。 根据优化方案建议,首期路线长度为20公里,双向行车轨道,由关闸经西湾大桥至氹仔再分别往路氹城、国际机场及北安码头,沿线车站共23个。系统首期工程由招标到投入营运为48个月,造价约为42亿。系统运作每天19小时,在繁忙时间可每三分钟一班车,非繁忙时间平均三到六分钟一班车,以双组列车(即四节车厢)运作时,最高载客量每小时每方向约8,000人次。轻轨车站的服务覆盖范围维持至300到500米内,而照顾首期选线中未能覆盖的城区,将透过在主要车站设置公交运输转乘接驳的设施,以及加强轻轨与其他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互补规划,配合不同城区对公共运输服务的需求。 七成四受访者赞同轻轨
除首期建议路线以外,政府将继续就以下的路线展开可行性的研究:经内港沙梨头连接关闸及妈阁的澳门环岛线,连接半岛市内东西走向的路线以及氹仔环岛线等。 另一方面,根据建设发展办委托澳门大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大规模问卷调查,在接受访问的1508名本地居民受访者中,七成四受访者赞成兴建轻轨集体运输系统;八成受访者接受十五分钟步行至轻轨车站;有五成六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交通情况会更差;有六成二受访者认为使用公交工具可有效解决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