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用和食用植物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天然产物与生物多样性会议,以在线结合线下的形式于澳门大学和陕西理工大学举行。超过300名不同国家的与会者就药用和食用植物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由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同葡萄牙米尼奥大学 CBMA研究中心、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澳门药理协会以及“一带一路”及葡语系国家天然药物创新联盟(澳门)共同举办。与会者来自阿尔及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希腊、印度、伊朗、意大利、缅甸、尼日利亚、葡萄牙、俄罗斯、南非、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等地。
第一届中国——葡语国家天然产物与生物多样性会议早于2018年已成功在澳大举行,当时参会人数约150人,随着各国对一带一路及葡语系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视,今年第三届会议人数已增至300多人。澳大中华医院研究院代院长陈新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更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学术思想,推动国际性尤其是中葡科研合作。而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视窗,在加强院校之间在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研究的国际合作、促进各地研究人员的多元化交流及互动。
今届会议以“药食同源天然产物与功能性食品”为主题,邀请了15位海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在线线下进行主题学术报告,同时设有学术海报分享(共55份)及简报交流(共81份),聚焦于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和功能食品工业创新的科学前沿,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科学研究交流平台。会议上,茨瓦尼科技大学教授Alvaro Viljoen为中药材品质控制和标准化的主题作出演讲;来自圣保罗大学的教授Norberto Peporine Lopes则以巴西生物多样性系统作为例子,报告了有关代谢组学的研究动态;米尼奥大学的教授Alberto C.P. Dias报告了神经保护和药用植物、如贯叶连翘提取物及人参皂甙的应用;澳大教授李铭源报告了利用柏金逊症实验模型,以及天然化合物对神经保护的相关研究。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