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于今(14)日举行例行记者会,仁伯爵综合医院戴华浩医务主任、旅游局公共关系处蓝同好处长、治安警察局李德辉处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暨疾病监测部梁亦好协调员共同会见传媒。
戴华浩医务主任表示,截至6月14日,本澳从未出现新冠肺炎病毒社区传播,已连续442天无本地病例报告(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连续4天没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报告。累计确诊病例52例,累计死亡0例,累计出院51例,50例为境外输入病例,仅2例为输入相关病例,无任何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目前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2名外地曾确诊无症状复阳病例, 7名从高危地区入境抗体阳性人士,4名广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次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6月11至13日共3天的全澳核酸检测采样总数共有57,864人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资料,而截至今(14)日下午4时,累计已接种新冠疫苗剂数为255,556剂,已接种人数共有177,279人,其中已接种1剂有97,794人,已完成接种2剂有79,485人。另外,在过去24小时,卫生局接获23宗不良事件通报,包括0宗严重不良事件,23宗轻微不良事件;由开始接种疫苗至今,累计1,026宗不良事件通报,包括3宗严重不良事件,1,023宗轻微不良事件。
戴主任公布,卫生局与南粤医疗科技合作,将于横琴口岸开设临时核酸检测站,以方便由横琴口岸入境的人士;该临时核酸检测站将于周三(16日)开始营业,时间为下午2时至9时,收费每次70澳门元,每日服务名额500名,当局将视乎实际需求增加检测名额。他亦介绍了广州的疫情,指出在广州流行的新冠病毒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名的Delta变种毒株,该毒株最初发现于印度,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他强调,是次疫情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传播力强,体现在病毒可通过一顿饭或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所以,广州是次的Delta变种病毒感染虽由一位长者开始,却可在短短一周内出现三代感染,并导致广州1800万人需要接受核酸检测,政府不得不暂停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集中医护力量开展大规模核酸排查。他提醒, Delta变种病毒已在本澳第51例确诊者身上发现,而澳门和广州、佛山地区相邻且人员来往频密,不能排除随时有携带此病毒的人士进入澳门,而昨日就发现一名确诊者的次密切接触者进入澳门社区,这也是政府为何收紧各项防疫措施的原因,希望市民谅解和配合。市民亦有必要准确掌握和记录自己的行踪,以便及时发现和可疑感染人士的接触情况,做好保护措施。他再次提醒市民,须明白澳门随时可发生疫情,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接种疫苗才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并再次呼吁尚未接种疫苗的市民应尽快预约接种,保障自己、保护家人,帮助社区形成免疫屏障,守护澳门。政府亦会不断提升疫苗接种能力,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名额。
就记者查询疫苗库存数据时,他表示,6月10日曾公布本澳疫苗库存的情况,当时国药疫苗约有30万剂、mRNA 疫苗约有2万剂,一般每日使用的疫苗约为7,000剂,当中国药疫苗占85%,mRNA 疫苗占15%。至今(14)日,国药疫苗仍有27万剂、mRNA 疫苗仍有15,000剂的库存。
就记者质疑为何改变公布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方式,他解释,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不断增加,大量数据已表明本澳所提供的疫苗具很好的有效性及不存在重大的安全性问题;而本澳现已超过四分之一市民接种疫苗,即每天因不同原因前往就诊的人士中已有相当多人士接种疫苗,其出现的不适很明显与疫苗无关,大多属偶合事件;所以,不可能把每一宗不良事件都作详细公布。但他强调,调整公布方式是不希望引起市民误解和不必要恐慌;日后倘有严重不良事件、甚至死亡事件,如果经过初步分析发现与疫苗相关,当局一定会公布;如果属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是否与疫苗相关,也同样会公布。
另外,就设于台山和美的路的工人医疗所将于明日 (15日)起开放国药新冠疫苗接种,戴主任表示,疫苗接种站有提供即场登记接种名额。他指出,以往疫苗接种需要提早前登预约,当局已更改程式,系统会即时显示各接种站点的尚余名额供市民预约,各站点每小时亦提供即场登记名额,先到先得。目前,综艺馆接种站的即场登记名额较多,呼吁市民若有需要可前往到场接种。
梁亦好协调员报告, 6月11至13日共3天需接受医学观察人士共新增368人,其中澳门居民235人,非澳门居民133人。截至昨日,累计医学观察人士有39,211人。现正进行医学观察人士有1,807人,1,799人在指定酒店、8人在卫生局设施。
她指出,因应昨日本澳有1名外雇被列为广州新冠肺炎病例的次密切接触者, 6月12日和13日曾到过其工作的御麟殿粤菜馆的市民,须于今天内致电28700800或电邮pere@ssm.gov.mo登记资料,卫生局明(15)日天起将向这些人士发出短讯,安排于6月16至17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她强调,此名次密切接触者和广州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在同一车箱内的日期为6 月4日,距今已有10天,而其6月10日曾进行的核酸检测为阴性, 13日的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亦均为阴性,显示其受感染和传染的风险较低,但考虑到其工作的御麟殿粤菜馆为饮食场所,顾客较多,他们在进食期间不能配戴口罩,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在社区传播的风险,需采取较过往跟进次密切接触者更严格的防范性措施,呼吁市民不用恐慌; 6月12日和13日曾到过御麟殿粤菜馆的市民应登记安排进行核酸,而其他曾接触去过御麟殿粤菜馆市民的市民/家人风险则极低,不用跟进。她表示,透过上述事件,恰反映出健康码记录行程的重要性,而卫生局的技术团队亦正努力开发有记录行程功能的健康码手机应用程式,待有进一步详情将适时对外公布。
就有记者问到有从广州回澳门超过20日的市民,当局仍通知要求核酸检测,健康码被转红色的情况,她解释,早前为跟进曾经前往广州或佛山人士的健康情况,当局会安排有关人士进行核酸检测,对象是6月10日或11日曾在其健康码申请中,表示曾在14日内前往广州或佛山的人士,并在6月9日后便未再进行核酸检测;因此,当局便于12日早上向该等人士发出短讯,要求有关人士根据短讯内的连结预约核酸检测,否则就会在昨(13)日12时把有关人士的健康码转成红色。而记者提及的个案,很可能是有关人士尚未在其健康码上修改旅游史,即仍在10日或11日的健康码系统上作出相关申请。如任何市民遇此情况,可按短讯要求前往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或声明是因其错误申报所致,并签署确认,后通过扫瞄或拍摄照片方式,电邮pere@ssm.gov.mo至或传真28533524,声明内须包括个人身份资料及联络电话,以便当局能稍后联络有关人士了解情况。
而就记者质疑一名外雇被列为广州新冠病例的次密切接触者能入境本澳,是否有关申报存漏洞一事,她表示,该次密切接触者亦是在昨天才得悉自己曾与一位密切接触者同车,而其健康申报亦如实申报未曾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并持有有效核酸阴性检测报告,故可入境澳门。她强调,新冠病毒流入本澳市区的风险是存在的。当前,本澳市民除应继续做好个人防疫措施外,亦应及早接种疫苗;广州现时的确诊个案中绝大多数为未接种人士,包括30%为60岁以上人士、30%为18岁以下人士,其中又有多位确诊人士,因曾接种过一剂疫苗,其病情明显较轻微;可见接种疫苗之重要。同时,她亦指出,只有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后才可定义某人是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并不能透过个人的健康申报而发现,除非可通过一些大数据发现当时某人曾跟患者有密切接触,这样健康码才会即时变色,故此,当局只能希望让市民尽量知道自己的行程,并通知市民有关患者的行程,让市民了解其行程有否与患者相近。她亦指,很多人关心有关广州案例的次密切接触者的行程情况,而该次密切接触者跟密切接触者接触时现已超过11日,及其两次检测及血清检验均为阴性,而是次卫生局对其采取较严格的措施则是基于其工作地点为一饮食场所,客人较多及逗留时间较长,而他的其他活动轨迹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不需要作特别跟进。
有记者关注到政府正研发手机程式方便市民记录行踪,她表示,目前行程纪录程式仍未有定案,初步构思是在澳门健康码系统内增加行程记录,倘若市民到达某场所时,可通过扫码记录自身行程,一旦市民需要生成健康码时,健康码系统将自动把政府已列作疫点的地方,与市民先前已填写并储存在手机内的行程作对比,假如相关行踪与任何患者或密切接触者相匹配,例如是双方曾到达同一疫点时,有关人士的健康码便有可能变成黄色或红色,系统将会作出提醒。她强调,相关行程资料只会记录于市民的手机上,不会上传并记录在政府的资料库内;而不同颜色的健康码能代表不同人士的不同健康风险,因此在进入场所前展示健康码是相当重要。她亦补充,相关程式定会符合《个人资料保护法》的规定。
就本澳防疫措施是否应作出调整,以降低所面对的风险,她表示,当局一直会根据不同地方的疫情改变,调整出入境措施。一旦发现某地方的风险提高,便会相应地提高针对该地的出入境检疫措施,例如最近便要求所有往返广东与澳门的人士,从原有7天改为须持有48小时内所作出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以上措施便是风险控制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当局亦不排除将因应风险再增高而推出其他风险控制措施。她强调,推出任何措施一定要平衡在实际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上的影响。
会上,蓝同好处长汇报了在指定酒店进行医学观察的人数,李德辉处长则报告了市面情况和出入境情况;他们并回答了相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