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一托儿所报告肠病毒群集性感染


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日(5月2日)接获位於田畔街的同善堂第二托儿所多名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的报告。 该托儿所4月26日起陆续有幼儿出现手足口病,至今(5月2日)共累积7名幼儿,其中5名同班。幼儿病情较轻,已到医疗机构诊治,无住院病例,无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个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正采集病儿样本,以便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 卫生监督已进行现场调查及指导托儿所进行清洁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并下令有5名幼儿患病的一班暂时停开七天,以便阻断幼儿之间的互相传播和进行环境清洁消毒。 肠病毒感染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肠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发,可引致多种疾病,比较轻微和常见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但亦可引起严重的疾病,如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童身上。潜伏期为3-7日。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病者的排泄物传染,亦可经飞沫、接触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径传染。孩子在托儿所、幼稚园等地方经常聚集一起,游戏时会密切接触,传染性颇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爆发。发病初期有发烧、喉咙痛,然后手掌面、脚及臀部出现小疱或不痛不痒的红疹,口腔内会有小疱疹,继而溃烂。7-10日内水疱与红疹会渐渐消退,自然痊愈。肠病毒的传染力始於发病之前几天,在喉咙与粪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粪便可能延至数星期后仍带有病毒。 卫生局强调,对肠病毒感染目前尚未有有效疫苗,市民,尤其是托儿所、学校和院舍人员、家长及学生应采取下列措施,预防肠病毒感染: 个人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如厕后及处理完孩子的尿片或其它秽物后要洗手;
—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口鼻,并小心处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避免前往人多挤迫、空气流通情况欠佳的公众地方;
— 均衡饮食、足够的水分、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避免吸烟,以增强抵抗力;
— 若有发烧及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学校措施: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用1:100漂白水稀释液清洁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墙身;
— 对学童进行晨检,并经常留意员工和学童有无出现发热及其他手足口病症状等;
— 有发热或手足口病感染症状的学童或员工应暂停上学或上班;
— 如学童或员工有不寻常的集体患病情况,校方应立即通报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 2856 1122)及社会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 流感监测情况
医院上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一般
根据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感监测显示,第17周两所医院急诊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人次比例一般,每千个诊症人次中上呼吸道感染360人次,其中儿科急诊每千个诊症人次中上呼吸道感染660人次。三间医院均未录得重症个案。 学校缺勤情况一般
根据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校传染病定点监测,第17周因发烧和上呼吸道不适病徵缺勤学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