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防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於6月30日上午假加思栏5号地下会议厅举行,社会文化司兼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主席张裕司长、卫生局兼慢性病防制委员会副主席李展润局长、卫生局公共卫生专科医务顾问兼慢性病防制委员会陈丹梅秘书长等出席了会议。 张裕司长致辞时表示,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下,慢性非传染病已成为市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威胁,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估计2005年死於慢性非传染病者约有3500万人,主要死因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0%,其中约有1600万人死於70岁以下。据预测,慢性非传染病引致总死亡人数在今后十年内进一步增加17%。 会议上,李展润局长介绍澳门慢性非传染病现况、慢性病防制委员会成立事由、职责、成员等。慢性病防制委员会陈丹梅秘书长介绍了澳门慢性非传染病工作框架及2010-2011年的工作计划。 李展润局长强调,澳门居民在过去10年出生时平均寿命持续增长。男性出生时平均寿命由76.8岁升高到79.4岁;女性则由81.3岁升高到85.2岁。2007年澳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出生时平均寿命比较,排列第三,仅次於日本和香港,取得这样的成绩有赖全澳市民注重健康生活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从1990年开始,本澳疾病模式发生很大改变,由慢性非传染病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已超过总死亡人数50%,并有增加趋势。 委员会将优先针对本澳4大致死的慢性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分成4个小组开展防制工作。委员会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包括建立基础资料库及加强宣传教育,当中会收集疾病发病率及向全澳市民开展健康调查,为未来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委员会将协助政府策划及推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出席会议的人员分别来自卫生、社会服务、教育、体育等范畴的公营及私营部门包括: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张素梅 主任、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王慧娴 顾问、卫生局陈惟蒨 副局长、郑成业 副局长、Dra Dulce, Trindade、彭兴华主任、陈丹梅医生、林志良医生、体育发展局苏立中医生、教育暨青年局袁凯清处长、社会工作局林若曦护士、镜湖医院李婺芳医生、镜湖医院冯秀华医生、镜湖医院王家海医生、澳门科大医院李敏怡 医生、澳门工人医疗所梁婉怡 医生、澳门中华医学会刘冬妮理事长、澳门执业西医公会张丽玛会长、澳门糖尿病患者服务协会潘咏红医生、澳门爱心之友协进会罗少霞主席、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雷志江副理事长、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杨淑庄 副主任、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刘雁华主任、澳门肾友协会沈志成理事会主席,而社会人士则包括:黄耀昆先生 、陈步倩先生、龚树根先生、梁玉华女士、李怡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