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于今(6)日举行记者会,仁伯爵综合医院戴华浩医务主任、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非高等教育厅黄嘉祺厅长、警察总局警务联络及公共关系处张健欣处长、治安警察局行动及通讯处马超雄处长、旅游局公共关系处蓝同好处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暨疾病监测部梁亦好协调员共同会见传媒。
戴华浩医务主任报告,今( 6)日没有新增病例,本澳两年来累计75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现时累计死亡0例,累计出院64例,60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5例为输入相关病例(包括最近4例确诊患者),无任何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现时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4例新增确诊者、1例外地输入确诊者及6例输入相关确诊者,11位患者均病情稳定、无发烧、无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良好;另有6例康复期隔离者,1例复阳个案及29名密切接触者。第3次全民核酸检测已于10月4日晚上9:00开始,截至今(6)日下午4时 ,逾61万人预约,58万人已完成采样,按目前进度,是次全民核检可于晚上9时前基本完成。今晚9时起将调整站点安排,仅维持6个站点应付余下的检测工作,包括:工人体育馆、澳门文化中心、综艺馆、沙梨头活动中心、望厦体育中心及氹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稍后将开放相应名额让市民于9时后的时段继续预约,但他呼吁市民应争取于9时前完成检测,以争取尽早取得数据,供应变协调中心评估社区风险,以及决定下一步的防疫措施。目前,各核检站仍有充足名额,若轮候时间少于15分钟的站点,则毋须预约也可即时入场检测,市民需带备身份证明文件和健康码截图,如未有携带身份证明文件正本,则出示影印本或电子图像资料亦会接纳。
此外,他亦指出今(6)日收到2个10混1样本发现可疑阳性通报,经过覆检结果为阴性;同时,当局已邀请涉及样本的20名市民再作单样检测,结果亦均为阴性。当中有1位曾经确诊过新冠病毒的人士,他表示,有关样本有残余的病毒基因片段,影响检测结果出现可疑阳性,但他重申,该复阳个案不具传染性,不是活性病毒。当局已要求该20位人士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相隔一段时间后将再覆查检测,以确保没有受到感染。
就记者问及如何区分输入个案、输入相关个案和本地个案,他表示,确诊病例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输入个案和本地个案。输入个案即是患者入境澳门前或在入境澳门后在隔离期间因出现病征而确诊便是输入个案,而非上述情况的便是本地个案。本地个案亦分两种情况,一是能明确地找出源头是被输入个案感染的病例,便是输入相关个案;而与输入病例没有关系或找不到源头的个案,就称为本地个案或源头不明社区个案。他重申,输入相关个案也属本地病例。
就记者质疑为何今轮疫情确诊患者均有接种国药疫苗,他表示,这只是一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在本澳已接种疫苗的人士中接种国药的占86%,mRNA则只占14%;所以,数字上才会显示感染者大多已接种国药疫苗。但据其他地区经验显示,接种mRNA都会受到感染。他强调,在这波疫情中,若所有市民都没有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感染者将不止十个,所以绝不是因为打了疫苗才感染,接种疫苗与出现病例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梁亦好协调员报告,10月5日从高风险地区回澳需接受医学观察人士新增68人,其中澳门居民23人,非澳门居民45人。截至昨日24:00,累计医学观察人士有51,482人,仍进行医学观察人士有1,437,均在指定酒店。另自10月4日起,经流行病学调查跟进的共有1309人,其中密切接触者98人,与感染者有共同轨迹917人,次密切接触者294人。她表示,澳门现时设多个红码区及黄码区,而红、黄码区人士定期接受核检的频率将定于在第1、2、3、5、8、11及第14天进行,若结果均为阴性,完成第14天的核检后,相关区域将可解封。她亦呼吁全澳市民应核实健康码内自己的现居地址是否正确,如有需要,就应作出修改。因为当局近日发现大量市民填报的是旧地址,以致其健康码变为红色;而当发现有人健康码为红色时,基于安全考虑,消防局须派车将其送往指定地点作进一步检测和跟进,结果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造成人力、资源和检疫能力的浪费;同时,现时正处于抗疫阶段,卫生局首要工作是抗疫,不能承诺短时间内协助上述居民解除其红码,一定程度上会对相关市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就记者查询在健康码上增加行程记录的进度,她表示,当局计划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上的“健康码”增加行程记录功能,相关工作已到测试阶段,因遇上疫情而暂停,但期望可尽快推出。
就珠海市斗门区将澳门列为中高风险地区一事,她对此表示尊重。因为,每个地方和城市可承受的风险不同,会进行不同的自我评估。同时,她亦呼吁市民避免外游,减少人员流动,以防疫情外泄,最大限度、最负责地将本澳疫情外泄的风险减到最低。
而就记者分别关注最近几个新增个案的情况,她表示,当局没列出第74例个案于9月24日乘坐巴士的行程,因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找出患者的受感染原因,即从患者确诊日倒推14天的行程进行跟踪;二是跟踪患者于传染性期间的行程,以确认其他市民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所以当局公布的是该个案具传染期的行程。而第74例个案最后一次核检日为9月29日,假设他最快于9月30日核酸呈阳性,倒推4天为9月26日,故当局只公布于当日之后的行程,以免市民误解。目前,当局仍在持续跟进与相关病例有关的巴士上追踪名单,并已联络上部份具实名的巴士卡持有人,但亦存在一定局限,因部份巴士卡并非实名登记。目前,卫生局掌握的是第74及第75例病例曾在高地乌街某一住宅参与装修工作。
而就第71例及第72例新冠确诊患者在海立方的情况,她表示,未有资料显示两人在时间与空间上曾在海立方产生交集,且按监控录像显示,第72例患者没有使用共同通道前往回力娱乐场,只留在海立方;而相关场所经完全消毒后可开放。她亦建议所有场所,特别是对公众开放的地方,要增加清洁消毒的频率。另外,她亦指出当局于昨(5)日晚新增黑沙环第二街为红码区,是由于第75例患者在10月1日曾经搬屋,黑沙环第二街住址是75例较早前的住址。
就疫情防控上,她再次重申戴口罩相当重要,尤其是现时不知道社区会否有更多潜在个案时,并呼吁市民一定要戴好口罩,尤其是不要触摸口罩外部,通过手再触摸其他地方也会污染环境。至于会否推出口罩令,则要视乎整体疫情需要,及社区对戴口罩的共识和情况,再判断是否要更严厉的方式执行。
另就病例在怎样情况下会受到感染甚至确诊,她强调,流行病学调查须基于综合因素作考虑,透过时间与空间的交集,找到最大可能性的感染源,但即使找到某个可能的感染源亦不是绝对的,不能排除其他任何可能性。同时,即使不同人触摸到同一污染源,各人曾否接种新冠疫苗、本身免疫力是否足够、个人防疫措施是否做好等,都会使各人受感染的风险有所不同。例如,有人触摸到污染源后,双手未有消毒清洁下就触碰自己口鼻,这与另一人触摸到污染源后立即搓手消毒,两者风险尽不相同;又例如,有没有适当佩戴口罩,都会带来不同的风险程度。
最后,她亦表示,目前世界各地接种疫苗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但本澳亦允许在外地接种疫苗并持有相关记录的人士,前往卫生局或所有接种站将其记录录入本澳的系统,相关结果将呈现在澳门健康码上。
会上,蓝同好处长报告了在指定酒店进行医学观察的人数;马超雄处长则报告了市面情况和出入境情况;他们与张健欣处长并回答了相关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