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成功开发一款新型金属多酚网络 能提升肿瘤治疗效果

金属—多酚网络的构建和生物功能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代云路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种新型金属多酚网络,能有助提升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团队使用化学合成的多酚衍生物与多种金属离子配位,构建一种新型金属—多酚网络DSPM,能激活肿瘤微环境STING通路,助力肿瘤放射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刊登。

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兴起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模式,然而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不够,促使肿瘤变“冷”,导致免疫疗法的疗效不高。最新研究结果表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通路的激活能启动抗肿瘤天然免疫应答,使“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提高肿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的疗效。传统的放射治疗能诱导胞质dsDNA的形成,进而激活STING通路;此外,单独的锰离子也可作为STING通路的激活因子,因此,团队利用化学合成的多酚衍生物与多种金属离子配位,构建新型金属—多酚网络DSPM,以激活肿瘤微环境STING通路,助力肿瘤放射治疗。

研究团队构建两亲性的PEG—多酚聚合物,能与镧系掺杂的放疗增敏剂(DSNPs)和锰离子配位形成DSPM金属—多酚网络。肿瘤细胞的酸性环境促使该金属—多酚网络解体,并释放DSNPs和锰离子。在X-ray照射下,DSNPs敏化癌细胞促进细胞质dsDNA的生成。与此同时,释放到胞质的锰离子激活cGAS并大大提高了其对胞质dsDNA的反应能力,激活STING通路,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进一步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传递给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力。在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免疫治疗结果显示,DSPM结合X-ray照射能促使肿瘤招募更多的T淋巴细胞,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使“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是次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代云路,第一作者为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博士生颜洁、王国浩和澳大濠江博士后谢丽斯。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博士生田浩、桑玮、李文曦、张展、博士后李杰和李蓓也对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檔案编号:32171318和32101069)、澳门大学(檔案编号:SRG2018-00130-FHS)、国家教育部澳门大学精准肿瘤学前沿科学中心、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檔案编号:0109/2018/A3、0011/2019/AKP、0113/2019/A2和0103/2021/A)和深圳-香港-澳门科技项目(檔案编号:SGDX20201103093600004)资助。研究全文可浏览: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5783。

查看图库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