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学人全新解读上古中国海贝

杨斌

澳门大学今(25)日于大学展馆演讲厅举办“澳大学人研究讲坛”之第四场讲座,由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杨斌教授以“印度洋来的‘宝贝’:上古中国的海贝”为题发表演说。他用通俗生动的方式介绍了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使用的海贝与其扩张路线,提出了与主流观念不一样的解读。讲座吸引众多澳大师生出席,亦有多所中学师生透过视讯在线参与,并与讲者交流互动,气氛热烈。

讲座上,杨斌从海贝的定义说起,对于这些海贝的来源地,杨斌综合中外考古和文献,讲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传统的主流观念认为,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使用的海贝是从中国东南沿海和南海而来,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他认为,这些黄河流域的海贝栖息于印度洋,通过印度和中亚到达中国的西北以及黄河流域;它们在夏商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生活中扮演独特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们还只是宝贝,并不是货币。杨斌的论述打破了传统断代的跨学科研究,对于经济史、货币史、海洋史和全球史均有相当的突破。

杨斌于2004获得美国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并于2017年加入澳大,现任澳大历史系主任,对中国史、全球史、海洋史和科技医疗史颇有研究。其博士论文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 获得2004年美国历史协会Gutenberg-E Prize。最新中文专着《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获得社科文献出版社的“2021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的“2021年度不容错过的20种历史好书”及《新京报》的“2021年度阅读推荐”。

澳大近年来在研究创新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大学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自2021年起组织开展“澳大学人研究讲坛”,邀请杰出的澳大学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其前沿研究成果,培育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的良好氛围,引导大众和青年学生瞭解研究创新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及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应用性,提升科学素养,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场讲坛。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