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大与同善堂办研讨会探讨华人慈善传统

澳大与同善堂办研讨会探讨华人慈善传统

为庆祝同善堂成立130年,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与同善堂今(7)日举办“华人的社会救济与慈善传统:庆祝澳门同善堂成立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多名专家学者就同善堂及澳门慈善服务的历史发表研究成果。主办单位希望透过学术交流宣导同善堂“同心济世,善气迎人”的慈善服务理念,藉此推动并传扬同心乐善、守望相助的中华传统美德。会议吸引逾17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是次研讨会由社工局局长韩卫、同善堂值理会主席崔世平、澳大副校长莫启明、教青局教育研究及规划厅厅长黄健武、文化局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同善堂会员大会副主席黄如楷及值理会副主席马有友、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林玉凤主持开幕。会上,澳大与不同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对澳门同善堂的募赈活动、义学发展、慈善足迹、义学与义葬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

崔世平致辞时表示,同善堂从创立之初,即以助贫施济和赠医施药为主要服务,经过130年的发展,慈善服务不断拓展和完善,现时的服务范畴包括助贫施济、赠医施药、免费教育、免费托儿和敬老护老5大服务,其中的历史因由和发展趋势,蕴藏着澳门的历史变迁以及华人社会独有的传统慈善文化,期望透过学术探讨,让学者、同业友好、青年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同善堂的发展历程和慈善服务,以推动和宏扬澳门历史、澳门慈善服务和中华慈善文化。

莫启明致辞时表示,同善堂创办于1892年,是澳门历史最悠久、最具规划的慈善机构之一,澳门的民众尤甚是华人社群,几乎无人不晓,与澳门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对研究澳门社会服务历史以至中华慈善文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善堂不断扩大服务范畴,不管是遇上战乱、疫情、自然灾害或社会变迁,只要是澳门以至周边地区需要救援,都有同善堂的身影。从一百多年的经营历史中,我们不单能体会到同善堂的坚持和努力,更能体会到其与时俱进、不断兴革的精神,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传承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澳门大学立足澳门,在不同领域的澳门研究上一直不遗余力,为提升澳门文化精神生活和促进本地社会福祉,提供实证数据和学理分析,是次研讨会的内容将由会澳门研究中心整理并在学术期刊《澳门研究》刊出,为澳门慈善服务和中华慈善文化研究集思广益。

是次研讨会出席的学者包括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斌、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林广志、澳门理工大学教授娄胜华、澳门理工大学讲师温学权、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郑振伟、澳门研究中心客席讲师邢荣发、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席助理教授梁佳俊、澳门科技大学学者卢嘉诺,他们分别以《同善遗珍》《同善堂:讲谕派书与文化传承》《崔诺枝与抗战时期澳门的募赈活动》《善以为宝:“同善堂檔案文献整理研究计划”之回顾》《早期的同善堂义学》《同善堂初旨中的“宣讲”和“敬执字纸”》《同气连枝:早期同善堂的粤港澳慈善足迹》《慈善救济、族产办学与华人跨境殡葬:澳门同善堂藏永租北岭山地契约的背景、订立与价值》8篇专题展开讨论。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