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二○二三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二○二三年施政总体方向和施政重点 (1)


(一)二○二三年特区发展面对的形势、施政总体方向和主要预期目标

展望2023年,国际局势仍然复杂多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前景不明朗。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将对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澳门要高度警惕,提升风险意识。

二十大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前景可期。澳门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充分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落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从澳门自身来看,第一,博彩经营批给重新竞投工作顺利完成,澳门综合旅游休闲业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博企新投资计划带动的非博彩元素发展新布局将逐步展开。第二,随着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人员流动限制将逐步放宽,旅客将逐渐恢复,澳门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好转。第三,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澳门发展,已经明确表示将支持澳门经济发展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民生工作,支持恢复电子签注,并从“四省一市”先行恢复赴澳旅行团等政策。第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磨合,将迈入加快发展的阶段,并助力澳门联动发展。第五,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澳门综合旅游休闲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澳门品牌仍是信心和诚信的保证。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的吸引力继续保持。特区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振经济、扩客源计划,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主体产业将有序复苏,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第六,特区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尤其是与经济、民生紧密相关的交通基建、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房屋等项目的有序落实,将有力促进澳门民生改善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综上所述,我们对澳门未来发展保持信心,对具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伟大事业充满信心。

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受到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冲击和不利因素影响,必须积极审慎应对,增强风险意识。澳门经济结构转型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推进。

2023年特区政府施政总体方向是:提振经济,促进多元,纾解民困,防控疫情,稳健发展。

2023年特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逐步复苏,力争实现稳健增长,新兴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民生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和服务稳定推进,特区各项事业稳健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二)二○二三年特区政府施政重点

1. 加快促进经济复苏,锲而不舍推动多元

目前,经济领域两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复苏和推动适度多元发展。加快经济复苏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推动适度多元发展是破解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

2023年,为加快经济复苏,首先是恢复综合旅游休闲业发展活力。综合旅游休闲业是澳门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中短期内,旅游业稳定复苏是整体经济复苏的基础。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疫情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有效落实内地居民来澳恢复电子签注及赴澳旅行团等政策措施,逐步恢复旅游业和经济的活力。加强和优化对外宣传推广澳门安全旅游城市,深化线上引流拉动、线下亲身体验的宣传模式,善用大数据科技,打造复合式社区旅游新产品,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在内地重点城市举办大型旅游路展,推出各类疫后优惠旅游产品,协助业界广拓客源。同时,进一步拓展“旅游+”,推进旅游与美食、大健康、科技、盛事等跨界融合,推动研学旅游发展。

二是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建投资。在能省则省、严格控制公共部门和机构经常开支的同时,维持公共投资力度,2023年投资与发展开支计划(PIDDA)初步预算为223亿元,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房屋等各类工程项目,藉此扩大内部需求,提振经济,改善民生。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协助企业走出困境,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协助中小企业把握非博彩业发展的机遇,实现与综合旅游休闲体互动发展。支持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善用电商及直销渠道开拓市场。推广特色店品牌,科技赋能特色街区,促进社区消费。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优化投资营商手续流程,创造更加便民便商的营商环境。在确保本地居民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切实保障经济恢复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保障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

有效落实和适时推出稳经济、促复苏、保就业的措施,扩客源,促消费,稳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特区政府在促进经济复苏、提振整体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地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1”就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4”就是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四大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强经济的发展动能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构建符合澳门实际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争取未来非博彩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六成的比重。

加快“一中心”建设,推动综合旅游休闲业提质发展。不断丰富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发展和培育具备丰富非博彩元素的综合旅游休闲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加强发展文化旅游。“凡事预则立”,目前要做好各项迎客安排,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综合旅游休闲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拓展高端旅游客源市场,开拓会展商务和奖励旅游。切实推动博彩业带动非博彩业发展,严格监督新博彩经营承批公司履行批给合同承诺,着力发展非博彩项目,增加非博彩元素,加强开拓国际旅客市场。有效监管和持续推动负责任博彩,确保博彩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致力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的肿瘤治疗、医学美容及其他专科治疗服务。为此,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制订行业监管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化妆品、医药产品监管制度。引进和培育重点大健康企业,集聚专业人才。继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中药检测中心的建设。有效实施《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协助企业在澳门开展中成药注册,并争取经澳门注册的中成药产品在深合区生产和有序进入内地及国际市场。制定出台“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的申请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平台作用,持续运用“以医带药”模式,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发展现代金融业。利用澳门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先以债券市场、财富管理、融资租赁、人民币清算、私募基金和绿色金融为发展重点,完善投融资生态圈,提升现代金融服务水平,建设联通世界、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外金融服务平台,特别是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推进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建设。持续优化债券市场软硬基建,开展与国际中央证券托管机构(ICSD)的对接工作,适时推出与债务证券相关的产品及增值服务,扩大国际投资者规模,尽快出台鼓励来澳发债的补助政策。加快《证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制订工作。完善私募基金相关法规,推动私募基金业务发展。强化金融基建,推出第二阶段快速支付系统,力争完成构建金融基建数据中心。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澳门(分)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澳门)示范机构建设。推动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体系,主动承担国家科技战略任务。利用“一国两制”及中葡平台等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助力提升中国与葡语国家科技合作水平,积极建设“中葡科技中心”,吸引葡语国家科创项目落户澳门、深合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澳门和深合区的基金、科企及高等院校等共建产学研联盟,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逐步培育高新科技企业,吸引境内外高科技企业、人才落户澳门。落实推行科技企业认证制度和支援措施,向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支援配套措施。

促进会展商贸发展。持续促进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培育“产业+会展”新业态,以有利培育本澳四大产业和大湾区重点产业的会展活动为着力点,联动多方机构引进国际性、区域性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专业会展活动。借助品牌会展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发挥会展业促进贸易和招商引资功能,延伸会展产业链。支持更多大型国际展会落户澳门。推广商务休闲旅游,在会展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增添更多休闲旅游的体验活动,延长商务客在澳的逗留时间,带动更多商贸合作和旅客消费。

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效落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计划,积极支持文创企业发展,促进文创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和销售,推动影视产业、影视服务业及周边行业协同发展。提升旅客对澳门世遗名城的体验感,善用郑家大屋、岗顶剧院、海事工房等历史建筑空间,引入体现本地特色的长驻品牌演出项目。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借助举办第七十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及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将更多旅游和文化元素融入各项活动,打造具吸引力的体育盛事品牌。督促博企落实非博彩项目承诺,举办各类国际级文化体育盛事活动。

推动工业转型及多元发展。多方位支持澳门品牌工业,发展高附加值工业,协助业界推广澳门制造的优质产品。拓展钻石宝石交易及加工业务,助力逐步形成珠宝产业链。优化工业准照申请服务,做好工业准照审批工作。

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区政府将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一方面加快培养本地人才,积极推动本澳在外人才回流。鼓励设置配合产业发展的高教课程,推动高等院校持续与外地优秀院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产业多元发展所需人才。引入适应市场发展的专业资格考试,将职业技能课程及证照考试列入“持续进修发展计划”集中资助范围。另一方面以开放和务实的态度,广纳贤才,着力引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落实《人才引进法律制度》,推出“人才引进计划电子申请平台”,尽快完善《人才需求清单》和《紧缺人才目录》,积极而规范有序引进人才。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智慧城市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新型基建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仍无法匹配社会民生发展需求,某些方面尚落后于周边一些地区。2023年,特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基建工程投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水平。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着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管理。

积极落实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完成东区-2详细规划草案公众咨询后,尽快公布详细规划。持续开展外港区-1、外港区-2、北区-1详细规划工作。

有序推进重大基建工程。继续推进澳氹第四条大桥及周边路网工程、A区路网和共同管道建设。横琴口岸连接澳门大学通道项目、轻轨妈阁站工程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工。推进轻轨石排湾线、横琴线,以及东线建设。完成离岛医疗综合体中央化验大楼工程。推进各政府公共设施及办公大楼工程建设。

完善交通治理。启动修改《道路交通法》及其补充法规。完善步行网络,完成多个步行设施的设计并开展建造工程。持续监察巴士合同的实施成效,严格执行巴士服务评鉴制度监管工作。评估发出新的士准照的需求。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作用。加强部门协调,减少道路施工对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新型基建。扩展免费WiFi服务覆盖范围。推动新建造楼宇全面光纤入户。继续推动更换智能电表、水表和天然气表等工作。构建车辆聚集提示系统,提升实时交通管理能力。持续优化“澳门出行”APP,完善各类公共交通系统和乘车资讯。推动跨部门地理资料共享,逐步建设空间数据建置、发布,以及共享的服务体系。

建设宜居的绿色澳门。积极配合国家“双碳”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落实电动车推广计划,在控制车辆增长的前提下,提高电动车辆的普及率。要求巴士公司淘汰“欧四”环保标准的公共巴士,提高公共巴士使用新能源车辆比例至约70%。进一步落实“限塑”,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胶刀、叉、汤匙将于2023年禁止进口。推进澳门垃圾焚化中心扩建、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人工岛污水处理厂,以及路环污水处理厂升级等工程。开展建设生态岛的论证。整治内港沿岸污染。推进有机资源回收中心,以及“中水回用”的各项计划和工程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增强城市韧性。有效落实防灾减灾十年规划,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序推进内港南雨水泵站和下水道工程。完成路环西侧防洪(潮)排涝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启动A区堤堰优化工程的招标和施工工作。九澳水库扩容工程(2期)预期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完工,加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亦将竣工,将显着提升澳门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危险品监管法律制度,开展永久储存仓建设。

增加和优化市政休闲设施。推进澳门半岛南岸海滨绿廊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建设黑沙青少年活动体验营,完成原狗场及莲峰体育中心地段改建为市民运动公园的方案编制工作。持续优化社区休憩空间、儿童游乐设施,向市民提供多元的休闲空间。

强化海域管理。《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规划》文本草案,以及《海域使用法》草案将争取尽快完成有关编制和立法工作。与内地合作开展构建澳门智慧海事系统,强化对海上交通和船只的监管能力。

3. 多措并举惠民利民,优化社会民生工作

民生无小事,政为民所兴。改善民生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特区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回应居民诉求,积极解决就业、住屋、医疗、民生服务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将纾解民困、排解民忧工作落实到位。

延续多项税务优惠及惠民措施。在坚持审慎理财原则的前提下,确保教育、医疗、民生和社会福利等资源投放不减少,延续2022年度各项惠民和临时税务优惠措施。

切实保障本地居民优先就业。确保博彩经营批给落实后博彩职员就业的稳定,维持本地雇员在综合旅游休闲企业任职中、高层管理人员比例不低于85%。继续推出“带津培训计划”,进一步协助受疫情影响的人士提升职业技能及投入就业市场。持续开展线上就业支援服务,推出线上配对活动。整合和丰富各类就业资讯。因应就业市场状况,动态调控外雇数量。提升居民就业竞争力,开办多元的职业培训课程及技能测试项目,协助澳门居民在职场向上或横向流动。

继续完善劳动范畴法律法规。“工会法”法案今年底送立法会审议,有序开展《产假报酬补贴措施》等法例检讨工作。配合日后《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法》的颁布及实施,适时制定相关补充性法规,强化职安健制度建设。

维持公共房屋投资力度,有序落实五阶梯房屋政策,协助不同阶层的居民置业安居。推进慕拉士及A区社屋项目建造工程。有序执行社屋恒常性申请家团的审查和分配工作。推进A区地段的经济房屋工程,于2023年开展新一期经济房屋申请。2023年上半年完成伟龙马路地段夹心房屋落实方案研究及相关法律制度,确立相应的建造和准入制度、相关单位的使用和出售条件。完成黑沙环新填海区P地段的长者公寓项目建设。规划和选取适当的土地,作为私人楼宇用地进行公开招标。

依法有序推进都市更新工作。加快《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推进暂住房项目建设,为开展都市更新创造有利条件。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优先,妥善医疗”的方针,促进澳门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向前发展。关顾居民身心健康,透过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四级联防、四环紧扣”的联合机制提供精神健康相关服务,共织生命关怀防护网。继续推动中医服务的社区保健应用,提升本澳中医服务的专业水平。

强化社会服务工作。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长者服务,逐步推进智慧养老。如期完成长者公寓建设,尽快制订入住制度。优化“照顾者津贴先导计划”,扩大受惠对象范围,2023年新增约300个康复服务名额。因应疫情向援助金受益家庭额外发放一个月援助金。积极支持妇女和儿童事务发展,推动落实家庭友善政策,支持开展家庭生活教育,促进托儿服务发展。规范公共街市的价格标示方式,提升价格透明度。落实《外卖食品活动场所的登记制度》,加强巡查,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升教育水平。稳步推动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推动高等院校有序开展院校素质核证,提升院校的办学素质及竞争力。逐步拓展国际生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培养特区建设人才。提升非高等教育质素,支持学生多元发展。不断改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在新城A区B1和B2地段规划建设8所学校和1个教育中心设施。提升教师及相关教学人员专业能力。继续推行“智慧教学先导计划”。开展“学生科技教育普及计划”,推动中、小学的科学及科技教育。继续支持本澳学生前往世界顶尖学府深造。

从战略高度加强青年工作,支持青年发展。公布“澳门青年指标2022年社会调查”报告,实施“澳门青年专业发展计划”,为本澳在职青年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充分发挥青年社团的作用,提升青年参政议政能力。推动青年及学生到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就学、创业和交流合作,协助新一代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青年人要不断自我增值,提升竞争能力,增强打拼意识,在实践磨炼中成长成才。

推进“一基地”建设。发挥澳门独特优势,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举办“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支持本地艺术机构和工作者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提升澳门创作知名度。出版《澳门志‧地理志》,开展《澳门志‧法政志》的编纂工作。推进文博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更新澳门博物馆及郑观应纪念馆软硬件设施。推出历史建筑活化及维修两项资助计划,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法》,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打造“阅读之城”,推出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空间优化和激励措施,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参与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本澳计划承办多项竞技及群众项目,将适时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支持体育人才成长,完善集训梯队建设,为精英运动员的发展创造条件。推进多项体育设施的规划重整工作,包括兴建运动员培训及集训中心辅助大楼、新城A区体育设施等。支持举办群众体育活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