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于澳大召开

第六届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于澳大召开

两年一度的第六届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一连两日在澳门大学召开,逾百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与,围绕主题「多语和多元话语:聚焦大中华区及海外华人」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共同为汉语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研讨会由澳大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和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主办,澳门语言学会、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国际期刊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协办。两日活动包括9场主旨报告和16个分会场报告,110名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会,并报告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是次研讨会体现了三大特色:第一、题材多样丰富,百花齐放;第二、理论方法力求创新、不落俗套;第三、年轻学者所占比例更高,意味着学科不断前进。澳大人文学院院长徐杰和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系主任魏城璧致辞时均表达了对会议及汉语语言与话语的研究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研讨会开幕式由澳大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珊主持。

9场特邀专家的主旨报告分别为:澳大讲座教授袁毓林探讨多声性标记「并」的反向并列意义及其历史来源;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陶红印从立场协调中音律手段的使用审视话语互动中的多声现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陆小飞从理论与应用层面,探讨基于搭配的汉语短语层面句法复杂度指标及其与二语汉语水平和写作质量的关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楚成从书写出发对汉文笔谈和笔杆面谈进行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陆镜光介绍了纯粹构式语法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车万翔介绍了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新范式;南京大学教授陈新仁阐释了中国餐饮文化中敬酒的表现和关系角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冉永平分析了网络谴责话语及其社会语用理据;复旦大学教授祝克懿考察了修辞能力的意义结构与社会功效。

此外,16个分会场报告中,逾百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话语与传播媒介」、「话语与身份建构」、「互动话语」、「词汇语义」、「语法语义」、「构式研究」、「语言教学」、「翻译」等话题进行成果分享,体现了学者对语言和话语等语言学前沿问题的思考。会议还特设学生优秀论文奖评选专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专场。各会场讨论气氛热烈,报告人和与会者都表示获益匪浅。

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ISCLD)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届研讨会原定2020年线下召开,因受疫情影响于今年举办。下一届将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棒主办。ISCLD旨在推进学术交流,加强汉语话语功能方面的实证研究。自2010年起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地相继举行。该系列研讨会是汉语语言与话语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影响广泛。

查看图库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