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为印度的财富奔赴最遥远的海湾》中葡双语呈现19世纪澳门风情

《为印度的财富奔赴最遥远的海湾──塞勒姆迪美博物馆呈现的澳门》封面

由普加(Rogério Miguel Puga)博士撰写的《为印度的财富奔赴最遥远的海湾──塞勒姆迪美博物馆呈现的澳门》[To the Farthest Gulf for the Wealth of India–Representações de Macau no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经已由澳门基金会正式推出。该书一套两册,是中葡双语、图文并茂的学术专着,以美国塞勒姆迪美博物馆所藏关于18至19世纪澳门的绘画、版画、照片、个人物品、家具等为据,结合时人的游记、日记和信件等原始文献,让图像与文献互证,多角度重现当时澳门和本澳居民的日常生活面貌。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初抵澳门,从此开启中美间直接的贸易和文化联系。澳门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从事对华贸易的北美商人接踵而来,他们返美时将各处经商所搜集的奇珍异宝,大量带回当时美国东岸最大贸易城市塞勒姆,珍藏于迪美博物馆中,成为这段中美海上贸易的历史见证。而外商的家眷留居澳门,也留下不少19世纪的外国人(尤其女性)日记,为我们提供窥看澳门往昔风土人情的视角。《为印度的财富奔赴最遥远的海湾》一书就是通过该馆藏260多件与澳门相关的中西画作、照片和各类外销品,以及在那些访澳西方人的字里行间,重现昔日小城商旅繁盛、中西文化交融的景象,勾勒出19世纪澳门的全景图卷。

该书作者普加,现职里斯本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教授,以澳门研究、英葡研究、英国文学与文化等为研究志趣。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述该馆和塞勒姆城的历史,尤其18世纪以来其与澳门、广州的关系,刻画全书背后的时空背景;第二部分描述澳门的城市肌理发展及中国外销艺术品中展现的澳门,其间涉及乔治‧钱纳利、林呱等中西艺术家,澳门水上人、土生妇女、街头小贩和工匠、赌徒等各色人物,还有建筑、船艇、服饰、风俗、城市景观等不同主题。该书涉猎内容甚广,在在可见颇富价值的论述和丰富的考证,是19世纪澳门社会研究上的一部力作。

《为印度的财富奔赴最遥远的海湾》定价440澳门元,现于全澳各大书店均有代售。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