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市政署逐步推进松山生态重建复育

松山准备客土

松山是褐根病的高发区,受早年风灾影响造成大量树木受损,使得藤本植物更具条件疯长危害,令该区树木持续衰弱,林区无法自然更新;市政署去年起将松山周边的5.5公顷范围规划为生态修复专区,清理藤蔓和枯树、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等工作,种植新苗木约3,100株,以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松山的自然生态环境。

松山近年表面看似一片绿油油,主要受藤本植物疯长为害,大面积覆盖山林,令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持续衰弱,甚至死亡,且林下苗木也因无法获得足够阳光正常成长,令林区无法自然更新。故市政署于二零二二年九月起的第四期山林修复计划中,有序推进松山生态重建。

长期以来,松山是褐根病的高发区,且属山坡地易出现水土流失。而去年九月开展的山林修复计划,依松山现状及地理特征把周边5.5公顷规划为生态修复专区。除保留原有健康的树木,清理藤本植物(如薇甘菊、葛藤等外来入侵植物)和枯树、开挖树穴及进行土壤改善等一般性工序外,为防坡地出现水土流失,更首次采用特殊工法,采取反坡向的整地作业并加设拦根板。而在褐根病病区的种植穴中,将可能受病菌感染的植株幼根和其周边土壤全部清除,回填健康的种植土,共客土约480立方米,以减少新植树苗的根系与病菌的接触机会,降低染病率。

根据澳门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结合山林立地条件以及珠三角地区近年来的生态修复经验,是次松山山林修复计划主要选用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杨梅(Myrica rub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23个树种,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条件及食物来源,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打造草本─灌木─乔木层次分明的健康森林。

今年首季,市政署已修复地厘古工程师马路(俗称33弯)下方约5.5公顷的陡坡,完成种植新苗木约3,100株,期望种植之树苗能尽快适应山林,逐步恢复松山的自然生态环境。

澳门近年分别经历天鸽、山竹、海高斯等超强台风吹袭,山林受损严重,超过50多万株树木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为尽快恢复本澳山林生态环境,市政署由二零一八年起逐步开展各项修复计划,争取于二零二四年完成修复至少120公顷山林。截至今年四月,已完成40公顷的应急修复及完善提升整体生态面积50公顷。

查看图库


此页面有问题吗?

帮助我们改进GOV.MO

* 必填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