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澳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特区政府致力推动历史片区活化工作,加强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使片区发挥牵引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作用,盘活社区。其中,就“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活化计划、大炮台及周边空间利用计划”,特区政府工作团队包括文化局、市政署、海事及水务局、交通事务局、土地工务局、治安警察局、消防局等部门,持续进行筹备工作,并联同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推进计划。多个政府部门及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今日(9月21日)公布计划内容,持续聆听社会意见。
打造特色空间为关键节点 丰富社区旅游多样性
内港码头包括23号及25号建筑群,是上世纪30年代,内港拓宽规划后所开辟的新填地,于40-50年代内港开始兴建大量新式码头,以取代传统的栈桥式木板码头,提升内港的整体客运及货运能力。其中,23号码头兴建于1948年,60年代后由佑德船务公司经营,改名为佑德码头,主要经营澳门至香港的定期货运;而25号码头兴建于1950年,名为裕和码头,早期经营澳门至江门客货运。
23号及25号码头位置优越,拥有内港滨水景观,沿岸特色码头建筑、周边传统老店、餐饮商铺林立,社区氛围浓厚,亦紧连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庙、圣安多尼堂、沙梨头图书馆等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潜力透过创设特色节点空间。是次活化计划以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为关键节点,带动人流走进旧区探索,往东串接白鸽巢、大三巴的世遗核心区及内港旧区、往南引流至新马路、福隆新街及下环妈阁一带,协同周边的片区活化项目,开拓更多文旅新体验,丰富社区旅游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内港码头注入艺文元素 中秋节大炮台推首阶段活动
就“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活化计划”,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保育-活化-共生”为主题,糅合文化、艺术、餐饮、特色商店、休憩及海上空间等元素,旨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项目,达至可持续发展的“共生”。更多详细资料将于稍后公布。
此外,为善用本澳历史文化资源,特区政府将整治及优化大炮台周边空间及大炮台花园平台,为市民及旅客提供多元的文化、艺术及休闲活动体验,打造特色文化景区。首阶段,文化局联同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在中秋节期间(9月29日起)于大炮台花园安排表演、餐饮摊位等活动,中秋节9月29日当晚,文化局亦将于大三巴牌坊前地举办2场《月满三巴夜》中秋音乐会,透过节庆元素串联邻近区域,分享美好祝愿。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特区政府工作团队将持续推进历史片区活化计划,用好企业对非博彩元素项目的投入,更好发挥旧区的特色,打造特色文旅观光地标及开拓更多文旅元素,带动不同行业联动发展,提升澳门文化影响力,以此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一基地”的多元文化魅力。
今日出席发布会的政府及综合度假休闲企业代表包括有: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市政署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罗志坚、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海事及水务局港口管理厅厅长朱振威,以及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猷龙、董事钟玉文、首席顾问黄升雄、创新及公共关系总监赖佩君等出席。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