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记忆沙龙”走进校园社区.周六达一百场里程碑 十月公众讲座以历史上的大班故事看小城历史

一众嘉宾与参加者合照留念

“记忆沙龙”十月公众讲座已于周六(14日)在澳门基金会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澳门基金会组织本澳文史工作者走进校园及社区,自2019年开展“澳门记忆.记忆沙龙”主题讲座项目,周六刚好满100场沙龙。这两场沙龙分别透过清中期来华英国大班的传奇故事和近代澳门银行大班的口述历史,细说小城200年历史。

首场沙龙由遗产学会副会长劳加裕主讲“劏狗环的尸骨—比尔之死看澳门鸦片贸易”。讲者从英国大班汤玛斯.比尔的传奇故事说起,比尔是当时澳门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位于澳门南湾的“百鸟巢”豪宅一度闻名中外,最终却横尸劏狗环。他来华之际正值清政府实施“一口通商”政策,规定外国商人只可在广州通商,贸易季后需到澳门住冬,一时之间,外国商人云集小城。比尔在澳门遇到最富有的澳葡船主阿尔梅达,以及最有权势的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组成“鸦片三巨头”,积攒巨大财富。及至华商朱梅官贩卖鸦片案爆发,引起清朝对澳门走私鸦片的关注,比尔因此破产,走上末路;此案亦是清朝禁烟政策变化的一个契机,成为后来鸦片战争的伏笔。比尔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诉说着19世纪初期澳门的鸦片贸易风云。

第二场沙龙由澳门口述历史协会副会长甄桂芳带来“从银号到银行—澳门金融业百年风云岁月”。讲者从古老的典当业谈起,娓娓道来小城“银行多过米铺”的发展历程,包括清末“大西洋国海外汇理银行”落户澳门、民国年间华商组织不同银号、新中国成立后“南通”逐步发展成“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回归后金融业高速发展,近年银行业务更配合社福网络乃至电子政务发展,这些金融业的里程碑,反映了这个行业不止与经济息息相关,亦与澳门社会休戚与共。此外,透过金融业老行尊的口述访谈,鲜活地诉说银行业务一甲子的变迁,昔日以提兑为主的业务演变成今天各种金融产品;过去各项人工柜枱业务渐渐电子化,1980年代出现自动柜员机、逐步发展银行联网,及至今天的便捷的网上银行和行动支付,见证着金融科技一日千里。

“记忆沙龙”公众讲座将持续举行,11月份推出三个主题讲座,分别由澳门电讯前网络服务副总裁梁沛雄主讲“拨通未来—澳门通讯服务的历程与展望”、澳门青年传媒协会副理事长蔡少民主讲“瘟疫简史—回顾澳门200年的疫症与医疗”及遗产学会副会长劳加裕主讲“街牌解码—另类的澳门街道的故事”。活动将于11月25日举行,有兴趣的市民可于11月13日至23日通过“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进行报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查询可于办公时间内致电87978565。

“澳门记忆”为澳门基金会创立的大型历史文化资料库,并透过旗下社交平台整选推送各项有关澳门的历史文化资讯,如欲掌握更多“澳门记忆”的最新动态,除可浏览网站外,还可关注“澳门记忆”的Facebook专页、微信订阅号、Instagram及YouTube频道 (ID:MacauMemoryFM),添加微信个人号为好友(ID:MacauMemoryExpress)或关注今日头条账号“澳门记忆MacauMemory”。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