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共同订定的“世界糖尿病日”。2021至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护理”(Access to Diabetes Care) 为题,强调糖尿病患者应当获得“健康饮食、可进行体能活动的场地、糖尿病教育计划、心理支援、用于自行监测血糖水平的设备和用品、调节血糖水平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希望藉此唤起大众关注糖尿病,尽快实践健康生活模式。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本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四大慢性病。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及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以应对。为此,卫生局一直致力遵照国家“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通过制定健康政策,构建健康环境,以及推动健康行为,推进健康澳门的建设。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卫生局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澳门居民的健康意识,鼓励居民养成健康饮食、定期运动的良好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通过对高危人群定期血糖检测,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糖尿病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危害。
多渠道加强糖尿病宣教工作
为配合“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慢性病防制委员会糖尿病工作组联同妇女联合总会于11月11日举办“糖尿病患者健康煮食工作坊”活动,除向参加者 (糖尿病患者或其照顾者)讲授糖尿病知识及饮食注意事项外,亦即场示范烹煮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简单菜色,并与参加者一同午膳,藉此搭建一个互相支持的网络,让糖尿病患者可彼此交流健康饮食和管理糖尿病的心得。为方便居民进行自我评估,卫生局在2019年已推出“二型糖尿病风险评估测试-你是糖尿病高危人士吗的网上问卷”,透过8条测试问题来协助居民及早发现和辨识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现时,该测试已上载至卫生局手机应用程式和网站并可连结 “一户通”,让测试者预约卫生中心门诊以作进一步咨询和跟进。
近年,结合社会各界、政府、私人医疗机构、民间社团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慢性病防制委员会糖尿病工作组举办了多项活动,如:去年在旅游局支持下,在2022年“幻彩耀濠江”的其中两个场地(海傍区和官也街)亮起蓝光和加入宣传预防糖尿病的语句,成为光影节活动其中的一项主题;今年委员会亦继续与旅游局合作,在2023年“幻彩耀濠江”中加入“蓝光行动”的理念,向居民和旅客推广健康生活和唤起大众对糖尿病的关注。同时,委员会亦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了相应的讲座和工作坊,如“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工作坊”、“妊娠糖尿病知多少”讲座和“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工作坊”等,还制作了一系列宣传单张、小册子、短片和图文包等,努力透过不同渠道将预防糖尿病和促进健康生活的讯息传递给居民。
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卫生局的资料显示,2016-2021年糖尿病盛行率虽缓慢上升,但糖尿病死亡率由2009年每10万人14.6下降至2021年每10万人9.2,比2009年下降37%,年均下降率为3.5%。由2016年澳门健康调查资料可见,糖尿病知晓率为68%,治疗率为93.9%,控制率为57.7%。未来,慢性病防制委员会将继续藉着参与制定糖尿病筛查指引工作、持续优化及推广糖尿病风险评估测试、透过社区和媒体作宣传教育,以及到访外地与不同糖尿病机构作交流学习等多方面来推动澳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并按照澳门实际的情况和市民所需,制定合适的慢性疾病防治政策。按WHO提出的2030年实现糖尿病防治服务覆盖的目标继续努力,将澳门糖尿病知晓率、血糖控制率和血压控制率提升到80%。
糖尿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卫生局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高血糖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结果。随着时间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及妊娠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是没任何症状的,故糖尿病又被称为“隐形杀手”。有些患者则会出现多食、多喝、多尿、疲倦和体重减轻等的症状。当出现并发症时,如眼部并发症可引致视力衰退及失明、肾脏并发症可导致水肿及高血压、神经的并发症可导致脚麻及疼痛等,此外,心脏和脑血管的并发症还会导致胸痛、肢体瘫痪等。
卫生局提醒,以下人士较容易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超过4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曾生产四公斤或以上婴儿的母亲、体形肥胖、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等。呼吁居民应正确认识糖尿病,注意养成健康饮食,多做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高危人士最理想是每年定时接受身体检查,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方法:
- 均衡饮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盐及高纤维素饮食原则为目标;
- 多做运动,建议每星期最少五天进行30分钟或以上中等强度运动;
- 保持理想体重, 亚洲人的理想体重指标(BMI)为18.5-22.9;
- 定期的身体检查,可及早侦测疾病。
在诊治糖尿病过程中,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服药,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副作用的监测,并学习血糖监测、药物使用、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等自我管理技巧,积极参与疾病自我管理。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