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谘询委员会(下简称:交谘会)听取土地工务运输局介绍"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及"愕街自动扶梯建造工程"。配合特区政府总体交通规划构思,政府近年逐步构建无障碍步行系统,以进一步方便居民出行。有交谘会委员认为,完善步行系统将有助弱势人士出行,希望政府能在往后的各项工程中加入更多无障碍设计。 工务局介绍两步行系统概况
交谘会两专责小组日前举行联合工作会议,听取工务局城市规划厅厅长刘榕介绍现时本澳步行系统的工程概况。工务局正按序推进"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及"愕街自动扶梯建造工程"的相关工作,其中"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主要在白头马路焯公亭下方兴建行人天桥与升降机,连接罗理基博士大马路,配合未来兴建两条行人隧道,以缩短新口岸至松山东望洋区一带的步行距离与时间,构建连接外港新填海区至中区的安全和便捷步行路径。计划分为三区,其中第二区工程已率先动工,主要在东望洋区焯公亭下方兴建公园,通过行人天桥、升降机连接抵达下方山脚,并在山脚进行绿化,由东望洋一直连通至新口岸罗理基博士大马路。 另一方面,工务局亦构思在雀仔园附近道路增设扶手电梯,以方便该区居民利用步行方式出行。经向区内人士谘询意见及技术分析后,首阶段计划先在愕街设置扶手电梯,并将街道改为行人区,禁止车辆通行,藉以扩大步行设施的范围及网络,配合现有愕斜巷升降机的使用,让居民尤其是长者及弱势人士,可以更轻松地以步行形式由水坑尾巴士站及塔石体育馆巴士站等往返山顶医院,同时,有效解决愕街因地势高差造成步行不便的问题。 增加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士使用
有委员认为,政府在相关步行系统的设计上,能考虑到残疾人士及长者的使用需要,值得鼓励,期望日后在其它工程也能加入更多无障碍设施,尤其在高差或坡度较大的地方,以方便残疾人士使用,同时,应加大无障碍通道的出入口宽度,但要防止电单车驶进,避免阻碍轮椅的出入及造成危险。有委员则期望政府可发掘更多有条件的道路,设置步行系统,并要加强隧道和天桥等步行系统的照明和监控,让市民能够安心使用。 有委员亦关注到步行系统所使用的物料质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工务局回应指,工程招标时会考虑施工品质和后期维护等因素,并会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系统设计,尽量减少对整体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