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开幕 共探互联互通发展新格局

嘉宾合照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由国家文物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作为指导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主办,并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作为合作单位,以及由美高梅支持的“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今日(10月31日)在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举行,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的融通与共享”,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代表、海内外文化遗产范畴的专家学者等发表专题研究成果和演讲。

开幕仪式于上午9时30分举行,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副部长白冰、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新闻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参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龙家有、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冯小峰主礼。

文化局局长梁惠敏于开幕仪式致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大湾区各城市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藉着是次论坛,共同研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的关联与价值、活化利用、科技应用等重要议题,对于推进大湾区文化遗产资源的盘活交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将人文湾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向新高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致辞表示,交流和共享大湾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今届论坛上,粤港澳三地合作又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启动三地携手筹划的首条“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主题游径”,透过与教育相关的历史建筑,能够凸显三地在历史及发展上的紧密联系,这种关联从未中断,延续至今。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龙家有致辞表示,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界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完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合力推进大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及学者分别就“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的关联与价值”“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理念与实践”“科技考古的应用与新发现”,以及“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专题进行演讲,内容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燕海鸣就专题“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大运河为例”,介绍文研院开展活化利用实践的心得经验,并总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理念的思考;文化局代副局长蔡健龙分享“澳门社区活化项目计划发展前沿”,探讨如何让文化遗产彰显其文化价值及发挥社会影响力,在社区活化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上提供新路径;香港保育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主席许焯权则就“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香港的故事”为题,以案例形式阐述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演变发展,探讨各项目在达致计划目标方面的优缺点。论坛藉由不同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拓宽彼此视野,促进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创新发展。

参与论坛的还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副秘书长林雅雯,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代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代表,大湾区九市文化部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保育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及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各界人士,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及国家文物局其他代表以线上形式参与是次论坛。

论坛同场进行了“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主题游径”专题网页启动仪式。“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主题游径”是大湾区首条跨地域的文物主题游径,网页架设于“粤港澳文旅资讯网”内,首条游径路线以教育类历史建筑为主题,包含粤港澳三地共99处与教育相关的历史建筑,为公众瞭解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文化遗产体系建立了网上平台。未来,三地将继续依托游径平台,共同打造更多具区域特色的文物主题游径路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协同发展。

“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明天(11月1日)继续于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举行,现场设有中、葡、英文即时传译,欢迎有兴趣的市民莅临现场参与,市民也可透过专题网页线上同步直播方式参与。查询可于办公时间致电6529 0855。更多资讯请留意论坛专题网页、Facebook专页“IC Art 艺文栈”及微信公众号“澳门文化局IC”。

查看图库